2011年3月21日星期一

【2011動物大災難】~ 《水母間》

水母是無脊椎動物,屬於腔腸動物門中的一員。腔腸門是動物中結構最簡單的一種,其中包括水母、海葵、珊瑚和水螅。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過兩百種的水母,牠們分佈於全球各地的水域裡,無論是熱帶的水域﹑溫帶的水域﹑淺水區﹑約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區都有牠們的影蹤。水母早在六億五千萬年前就存在了,牠們的出現甚至比恐龍還早。水母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最大的水母的觸手可以延伸約十米遠。 在分類上有些屬於水螅綱,有些屬於缽水母綱,其生活史中,幾乎所有種類都有兩型,即水螅型和水母型,並有兩型在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之間的世代交現象,而我們常見到的水母,即是有性的水母型。有種類都有兩型,即水螅型和水母型,並有兩型在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之間的世代交現象,而我們常見到的水母,即是有性的水母型。

近年水母在世界各大海域大量繁殖


2009年 - 2010年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美國科學基金會研究小組近日匯總的報告稱,嚴重危害漁業的水母近年來在世界各地大量繁殖,而水質污染、濫捕魚類等破壞海洋環境的行為是其罪魁禍首。

報告稱,每年越前水母都會大爆發的日本海也是重災區之一,據悉直徑達2米以上的巨型水母造成的漁業損失超過2千萬美元。報告指出,污染已造成全球400多處海域內除水母以外幾乎所有生物都無法生存的狀況,總面積達25萬平方公里。

除海洋污染外,吃食幼年水母的魚類等因過度捕撈而減少,這也是水母大爆發的原因之一,報告要求各國政府加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報告稱,全球至少有14片海域常常發生水母大爆發,其中包括黑海、地中海、美國夏威夷沿岸及墨西哥灣等。

在黑海海域,船舶壓艙水帶來的外來水母多次大量繁殖,高密度區內每立方米海水甚至聚集著千隻以上拳頭大小的水母,對旅遊業和漁業造成經濟損失達3.5億美元。此外,全球有1.5億海水浴愛好者和漁民深受水母困擾,美國福羅里達州每年有20萬人被水母蟄傷。報告認為,雖然水母大爆發有一部分屬於自然現象,但大部分卻是河流、海洋的胡亂開發導致環境破壞或壓艙水帶來外來水母等人為因素造成。


亞洲區:中日韓

   近幾年來,澎佳嶼與日本海域出現一種巨型的水母(越前水母),直徑最大超過2公尺,體重達300公斤,嚴重威脅到漁船作業,造成了當地的漁業危機。巨無霸水母大舉入侵,讓漁民大傷腦筋,因為不但曾有漁船因誤捕到牠而擱淺,和水母一起落入漁網的魚,也被牠毒死,嚴重危害鄰近中、日、韓漁民的生計。這些巨大水母經常撕破漁網或壓死網中的魚,即使一些倖存的魚也會被水母的觸鬚毒死或粘住,海中生態將因此而失衡。不但如此,水母腹中有難以數計的卵,一旦打死將有大量水母卵排出,後果更加不可收拾。水母過度繁殖,自然又會影響到其他魚類及浮游生物的繁衍,令生態系統失衡。


   越前水母被認為在在中國沿海出生後順著海流漂流到日本。“越前”是日本福井縣的舊稱,越前水母在福井縣沿岸經常出現,因此它被稱為這樣。

   隨著中國沿海漁業的過度捕撈,減少了與水母爭食的魚類,增加了浮游生物,加上中國的工業化,海水受嚴重污染,越前水母從污染海水吸取營養來成長,造成水母繁衍過剩,加上長江流域連場反常的大雨,將巨型水母衝到日本海域。此外,海洋的水溫變暖亦加速水母的繁殖和生長。

   還有日本越來越多海龜被漁網纏住暴斃,每年多達500隻海龜因此喪命。日本海龜協會調查,每年發現約500隻海龜屍體死因多是被漁網纏住,受困而死。在美國,用一種補蝦子的漁網,讓海龜得以從旁邊脫困,可是在日本多是用一種固定在岸邊的定置網,海龜一旦困住想要逃命,困難度加倍,日本研究團隊展開搶救海龜大作戰,要找出能讓海龜順利脫困的漁網。

   伸長脖子拼命鑽呀鑽,第一階段掙脫漁網任務失敗,換一個網子試試看,不到幾分鐘的時間,漁網解脫成功。參與研究人員:「這些研究團隊以海龜能掙脫為優先考量,可是我們希望不要讓魚也跑掉,因為捕魚是我們的工作。」



歐洲區:英國、西班牙

海水升溫使大批劇毒紫色水母入侵英國水域
據國外媒體報導,成群的有毒紫水母首次入侵英國沿海水域。 這種紫水母被認為是因近來海水溫度升高而來到英國海域。 這種4英寸(約合10厘米)長的紫粉色水母在溫暖水域繁殖較快。

幾年前它們很少出現在英國水域,它們更喜歡生活在溫暖的地中海和大西洋中部。 但是,在過去3年,數億水母出現在大西洋東北部並靠近英國海岸,英國海岸溫度自2002年已升高1攝氏度。 2007年,大群的紫水母蟄死北愛爾蘭一漁場的10萬鮭魚,造成100萬英鎊的損失。

紫水母的入侵讓英國海濱遊客可能面臨被蟄的危險,但是,漁場和其他行業可能遭遇重大損失。 對大海的過度捕撈意味著水母的很多天敵如金槍魚無法調控水母數量。 普利茅斯大學皇家學會研究人員理查德·基比監控水母的行進過程。 他說:“如果海水溫度像我們預測的那樣持續升高,水母的數量會持續增多。我們知道夜光游水母和類似水母在溫暖水域繁殖更快。全球氣溫變化的預言暗示我們沿海附近的水域將會持續升溫。”

在進入食物豐富的水域後紫水母會大量繁殖,而大西洋東北部的浮游生物和小魚眾多。 它們還被認為在溫暖水域繁殖更快,英國沿海水域從2002年升高1攝氏度。 導致海洋表面流發生變化的氣溫會把更多夜光游水母帶入沿海海域,這裡的食物資源豐富,也增進了水母的繁殖。

基比博士和普利茅斯阿利斯特·哈迪爵士海洋科學基金的普里西拉·里坎多博士的一項研究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生物書簡》( Biology Letters )雜誌上,研究發現,不列顛群島附近水域出現大量水母后紫水母為首要現存物種。 紫水母不僅會蟄刺海濱遊客,而且成群的紫水母還會對較大的魚造成致命傷害。


水母蟄傷Costa Blanca海灘上的數百人

生物學家譴責氣候變化和過度捕魚是造成埃爾切東部城市沿岸水母密集的主要原因。本週一大群體積小且具有隱蔽性的水母蟄傷了數百名在西班牙海灘上度假的人們,簡直是一場游泳者的噩夢。 生物學家說由於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的原因這種現象將變得更普遍。

這些水母主要集中在埃爾切東部城市的三個地區,靠近Costa Blanca白色的沙灘。 星期二有380人被蟄傷,通常情況下每天只有4到5人被蟄傷,埃爾切市旅遊局的Juansh說。星期三,我們並沒有發現水母的踪跡,但是,從上周星期天以來,已經有700多人被蟄傷。Castellanos說:“我已經在這工作了5、6年,但是,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事情。

海灘不會因此而關閉,但是,政府部門已經設置了警告牌,並佈置了巡邏艇。旅遊局的官員指責是強烈的洋流將水母帶到了海灘,然後,風平浪靜的大海致使他們在這待了3、4天。 特別是西班牙夏季旅遊旺季期間,海水溫暖,水母得以大量繁殖。

水母體積小,近乎透明,不容易被發現,稀疏的覆蓋了超過5公里海岸線的海域。 Castellanos補充說:“甚至游泳的人們也沒能發現他們”。

再往北走,一種名字為"僧帽水母",又稱“葡萄牙勇士”(學名:Physalia physalis),更具有威脅性的水母品種悄然的出現了,通體紫色且有長的觸鬚。 在遠離西班牙Cantabria和Basque地區北部沿岸的大西洋水域已經有300多人被蟄傷。

西班牙海洋生物學家說:"總的來講,今年夏季比往年見到的水母要少。在很受英國和德國人歡迎的Catalonia地區和Balearic島,官員表示今年夏天的水母相對來說安靜多了。但是,科學家也提醒去西班牙沙灘遊玩的人們不得不要適應水母氾濫的情況。

巴塞羅那海洋研究院的水母專家Jose Maria Gili說:“通常來講,水母一般不會靠近海岸,因為夏季雨水會使海岸附近的海水含鹽量減少,形成一條天然的屏障。但是,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降雨越來越少,這種保護作用就變得很微弱"。Gili繼續說道:“另一個原因就是過度捕撈,使得水母的掠食者:金槍魚、劍魚和一些其他的物種數量減少,魚兒越少,那麼留給水母的浮游生物就越多,因此,水母的繁殖就越繁盛。”


2011年

星馬泰區:馬來西亞浮羅交怡

浮羅交怡出現大量水母恐影響旅遊業發展

(浮羅交怡3月17日訊)因大自然生態受到破壞及海龜的滅跡導致浮羅交怡海域出現大量的水母,而這些體藏劇毒及潛伏在沿海的水母絕對會對在海濱戲水的遊客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並將影響浮羅交怡旅遊業的發展。

*從浮羅交怡海域打撈起來的水母是屬於一般毒性的水母品種。

酒店進行水母大掃除遊客放心進行海上活動
阿茲曼勿瑪也說,近兩年來,浮羅交怡周圍島嶼再也沒有海龜踪影的出現,也因海龜滅蹟的因素,浮羅交怡海域在這2年來出現了大量的水母,雖然當局還沒有接獲任何有關在海濱戲水及進行海上活動的遊客受到水母的襲擊,不過,我們不能夠排除水母向人類展開攻擊的可能性。

他指出,雖然大馬漁業局日前宣布本島受到大量水母的襲擊,並恐影響本島的旅遊業發展,其實當局是過於擔憂,本島水母的情況並非過於嚴重,同時也獲得當局良好的控制,因此,本島的水母問題絕對不會影響本島的旅遊業發展,而遊客也可以放心繼續在本島海濱進行海上活動。
*浮羅交怡島內各大海邊度假村大酒店按當局指示設立起水母告示牌。

“島內很多海濱度假村大酒店也有遵守當局的指示,在海濱設立水母告示牌,以提醒遊客水母的出現,一些酒店還採取各國防範措施,其中包括在海上撒下大網防止水母游進遊客戲水地區。”

海上撒大網防止水母遊入酒店海濱
另一方面,浮羅交怡島內酒店除了按照當局的指示設立水母告示牌外,也在海上撒下大網防止水母遊入酒店海濱範圍,一些酒店更為遊客準備了即刻解化水母毒素的白醋。
據浮羅交怡成功溫泉度假村大酒店總經理卡密迪爾指出,該酒店為了防範水母襲擊在海邊游泳的住客,在該酒店海域範圍內築起190公尺長及7尺寬的密縫漁網,並為住客準備白醋解化水母毒素。

他說,白醋治療法能夠即刻解化水母在人體留下的毒素,白醋不但能夠解除水母毒素,更能夠停止水母灼傷的劇痛,挽回受水母襲擊的遊客性命。

海龜滅跡自然生態破壞水母加速繁殖主因
據浮羅交怡發展機構總經理拿督阿茲曼勿瑪在此項水母大掃除運動後向報界透露,隨著大馬漁業局發言人向本島旅遊業者發出一份有關大量水母襲擊浮羅交怡西部的文告後,當局於週三即刻召集島內各大酒店,非政府組織及國內數家高等學府舉辦此項浮羅交怡班底珍浪水母大掃除運動。

他說,雖然浮羅交怡班底珍浪國際海濱是位於本島的南部,不過,基於該海濱是本島國內外遊客的集中點,更是本島最多海上活動的海濱,因此,當局選擇在該海濱進行此項水母大掃除運動。

他指出,大自然生態的破壞及海龜的滅跡是水母加速繁殖的主要因素,有海龜出現的海濱肯定能夠控制水母的繁殖量,因為海龜主要的糧食就是水母,但基於人類將大量塑料袋拋進大海,而海龜又將塑料袋誤為水母而將塑料袋吞進肚子而導致死亡。

他表示,當局曾聯合本地大學及世界野生動物組織釋放超過1000隻小海龜到浮羅交怡海域,主要的目的除了協助本島海域海龜的繁殖之外,其次就是解決本島海域的水母問題,以捕食水母為主的海龜絕對能夠控制水母的繁殖量及速度。“人類的無知及人類對愛惜大自然生態低層次意識,導致每天都有大量的塑料袋被拋進大海裡,這些無法分辨塑料袋及水母的海龜將塑料袋吞下肚子後而死亡。”


大量水母被沖上灘岸

2010年

千隻巨型海蜇死在金沙灘擱淺數量近年罕見
中廣網珠海3月12日消息疑受寒潮影響,近兩日來,上千隻巨型海蜇隨浪飄上岸,擱淺至三灶金沙灘。 據稱,水母扎堆岸邊實屬罕見。

大部分水母缺水死亡

昨日中午11時許,記者來到金沙灘海邊。 沙灘上出現大量透明的“水母”狀生物。 有的零星分散,有的三五扎堆。 直徑多達七八十厘米,體形大的直徑超出一米多。 有的被海灘的沙子埋沒,有的則剛剛被海水沖向岸邊,大部分由於長期擱淺缺乏水分而死去。 記者估算了一下,整個沙灘擱淺的“水母”約有上千隻。

全沙灘綿延近四公里

由於時處旅遊淡季,記者採訪過程中,並沒有看到有遊客玩耍。 據金沙灘景區一名工作人員稱,他是前天下午4時許看到大量“水母”擱淺,整個沙灘綿延近四公里。 “以前零星有一兩隻被海水沖上岸,如此大規模被沖上岸實屬罕見。”金沙灘辦公室一名管理人員表示。

疑受寒潮影響致擱淺

昨日,記者上網搜索了解到,氣候變暖是影響水母繁殖週期的重要因素。 另外,海水的富營養化,也可能是造成水母數量大增的原因之一。

隨後,記者將圖片傳給市海洋監測中心。 有關專家稱,每年三四月份是水母集中的季節,大量水母在海岸邊聚集繁殖。 初步估計,可能受北方寒潮影響,隨大浪飄到岸上回不去便死亡了。

擱淺水母將深埋處理

昨日下午4時許,市海洋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 據該中心張主任稱,經檢測,海洋水質並無異常,這些被擱淺的是海蜇,水母的一種。 已經要求景區方面,在海邊建立醒目宣傳警戒標誌,以提高遊​​人自我防護的意識。 由於海蜇擱淺可能就是這兩天的情況,景區方面已經準備將海蜇進行深埋處理。



因在海上不易救助,在海上乘船者及下海游泳的市民,若發現海蜇千萬不可碰觸,謹防被蜇傷。一旦被海蜇蜇傷,應及時到醫院診治,一般都能較快好轉和痊癒。 反之,如果被蜇傷者舉措失當,或大意麻痺,則易出現溺水、跌傷或因救治不及時,而發生危險和加重病情。

海蜇,為水母的一種。 屬於海生的腔腸動物。 蜇體呈傘蓋狀,通體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黃色,海蜇傘徑可超過45厘米、最大可達1米之巨。

下方口腕處有許多棒狀和絲狀觸鬚,上有密集刺絲囊,能分泌毒液。我國沿海各海域均有海蜇分佈,種類很多,其所分泌的毒素性質和危害不同。由於人們個體的敏感性差異,被海蜇蜇傷後輕者僅有一般過敏反應,重者可致死亡。


2011年


數百萬隻僧帽水母被沖上弗羅理達州龐帕諾比奇海灘

2月8日,前往沙灘不得不閃躲有毒海洋生物:僧帽水母。其中一名泳客說: “我以為他們是氣球"。救生員說,100多人被水母蜇傷,需要治療。僧帽水母的鰾可以令其浮在水面。鰾長9-30厘米,在水面上可以延伸多15厘米。被僧帽水母刺中會極度疼痛,與蜜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海龜是僧帽水母的掠食者,皆因它們的皮太厚,僧帽水母的刺很難穿透及注入毒素。但因海洋受污染,近年海龜數量大大減少,以致水母數目急速上升。

FOXNEWS - Dead Jellyfish Invade Florida !!! Man-O-War


水母對災難的預感能力

水母的觸手裡面有一個小小的器官,也就是水母們的「耳朵」,能夠預報海洋風暴的來臨,當海浪和空氣磨擦而產生的次聲波衝擊它,便會刺激周圍的神經感受器。所以,在風暴來臨之前的十幾個小時,牠們就會接到信息從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

另外地震前,必有地熱、地磁、地下水化學成分、氣候的變化,所以地震前,水母會紛紛游向避風港灣。



【資料搜集】Kent Ip
【搜索引擎】Google, Wikipedia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