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星期二

日本社交網站龍頭:員工可以躺著上班


在一般的印像中,只有像Google、Yahoo等大公司才會有令人羨慕的辦公條件,不過其實不少新型網絡公司也有相當不錯的環境,比如像Facebook等。下面要說的這個公司名字叫mixi,日本最大的社交網站之一,早在Facebook躥紅之前就已經是日本社交網站的龍頭了。和很多知名網絡公司一樣,mixi為員工提供了相當人性化的辦公環境,而且羨煞旁人的是他們的員工​​可以半躺著上班。


 mixi公司的Logo
前台裝修非常有金屬質感
 
典型的日系木地板
吊頂很特別
公司的椅子可以多角度調節,員工可以半躺著工作
休息時間

   
 按摩椅,妹紙的表情很銷魂
午餐便當
各種茶飲咖啡
榻榻米休息區
 
  會議室
 員工休息區
娛樂室
台球桌
 多屏幕電視牆
可通過iPad控制
便利自行車
小會議室
 各種小會議室
員工通道
 公司外景
 就餐區
微波爐
 郵箱








2012年8月22日星期三

胃藥 Facid / Famotidine


FACID / FAMOTIDINE 法莫替丁(啡莫替定)


<<藥物作用>>

     Famotidine 為一種「H2受體阻斷劑」類藥物﹑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因此常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病(PUD)和胃食道逆流病(GERD)。胃或食道潰瘍的發生,往往是由於胃分泌過量的胃酸,導致胃或食道因為胃酸的刺激而產生疼痛,甚至達到潰爛的現象。組織胺(Histamine)為體內自然產生的化學物質﹑能夠刺激胃壁細胞及促進胃酸和胃液素(pepsin)的分泌。Famotidine的藥理作用,是經由阻斷組織胺(Histamine)對胃壁細胞的作用﹑因此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進而減少胃酸對胃部和十二指腸的刺激,並有助於潰瘍的癒合及降低胃痛的感覺,使胃潰瘍得以漸漸康復。市面上所售成藥製劑主要用於治療和預防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及胃灼熱。

<<用法>>

    本藥可空腹或與食物一起服用,但是如果能於飯後服用,可達到最好的效果。此藥通常是一天服用一到兩次,如果一天服藥一次,可安排於睡前給藥;如一天服藥兩次,則可安排於早餐後和睡前服用。如有必要時,此藥的藥片可以壓碎與食物或水一起服用。如使用的是液體藥物時,每次在使用前,應該先將藥瓶輕微搖動,使藥物能均勻分散,並使用有刻度的量杯或藥管,以量取正確的藥量。

  本藥亦常與NSAID藥物並用,減低NSAID刺激胃部的副作用。

<<注意事項>>

    服用此藥後,可能會產生輕微的頭暈目眩,尤其在剛開始服藥期間。因此在尚未完全適應此藥之前,當開車或操作危險機械時,必須小心謹慎。

    如果懷孕,對藥物過敏,或者有肝臟疾病﹑腎臟病等等,醫師會針對這些情況謹慎用藥,因此使用此藥之前,應該先通知醫師。

    市面上許多治療頭痛﹑關節病,以及肌肉痛等止痛藥物,對於胃會產生極大的刺激,也許會使胃潰瘍的程度惡化。此類藥物多以「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為主。因此在選擇購買止痛藥物之前,應該詢問醫師或藥師,何種藥物對胃最不會造成傷害。

    服用此藥期間,最好能戒煙酒,因為煙酒都有可能會妨礙潰瘍的康復。同時也應該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胃壁的食物。

     通常在服用Famotidine一至兩星期後,胃潰瘍的症狀,應該會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但是千萬不可因為一時覺得潰瘍已經痊癒,或者覺得胃不痛就停止服藥。應該依照醫師的指示,完成整個服藥的過程。對於某些程度的潰瘍,也許需要長達6至8個星期的時間,才可痊癒。

     Famotidine 經常用於治療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以及胃灼熱症狀。「胃灼熱」是由於胃酸逆流入食道並刺激食道壁﹑使上胃部或胸部產生灼熱及疼痛感覺。胃灼热與心脏病发作的早期症状非常相似而且不易分辯﹑二者疼痛感覺可能會覺得相似,但可能的後果卻是生死攸關。如果胸部疼痛蔓延到手臂或肩膀,並同時伴隨有噁心,出汗,呼吸困難、或暈眩感等症狀。就要特別注意是不是心臟病發作。病患若有高血壓﹑膽固醇及糖尿病等心臟病的危險因素﹑更應格外小心。如果你無法確定症狀是屬於心灼熱或是其他更嚴重的病症,一定要立即請醫師檢查。

    此藥會干擾許多藥物的作用,因此服用Famotidine之前,最好能事先告訴醫師有服用那些藥物。為了要更迅速治療胃痛或胃潰瘍,醫師也許會要求同時服用另外一種制酸劑。但是由於制酸劑會降低此藥的作用,同時服用此兩種藥物時,彼此至少應該相隔一至兩小時。

<<副作用>>

    Famotidine最常見的副作用為:頭痛(5%),頭暈(1%)﹑腹瀉(2%),便秘(1%)。其它可能副作用包括:厭食﹑焦慮﹑關節痛﹑腹部不適﹑皮膚乾燥﹑疲勞﹑熱潮紅﹑失眠﹑噁心﹑感覺異常﹑嗜睡﹑味覺障礙﹑耳鳴﹑嘔吐﹑乏力﹑口乾等。這些副作用,通常在服用藥物一陣子後,應該會漸漸消失。不過,如果這些副作用強到困擾你的程度,或者經過一段時間後,還不能完全消除,就應該通知醫師。

    此藥較嚴重的副作用為:心跳突然加快﹑幻覺﹑皮膚發紅﹑呼吸困難﹑掉髮﹑焦慮不安﹑發腫﹑發癢﹑精神沮喪﹑精神恍惚等等。通常這些副作用發生的機率較低,但是如果發生時,可能是藥物造成的不良反應,或者是劑量需要調整,應該盡快通知醫師。

<<懷孕及哺乳>>

    美國藥管局(FDA)將此藥歸類為懷孕類別B級:B級表示動物研究結果無法證實藥物會對胎兒造成傷害﹑但沒有足夠的對照孕婦實驗證明其安全或危險性﹑使用此藥一般而言是安全的。或者是動物的研究已經顯示出藥物會對於動物胎兒造成某種程度的副作用﹑但人體對照組研究結果無法在懷孕任何一期中證實藥物會對胎兒造成傷害

    目前為止,尚無醫療報告顯示此藥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但是動物實驗顯示,此藥可能會通過胎盤到達胎兒體內,因此懷孕時,最好還是通知醫師,他會衡量狀況,決定是否服藥。

    少量的藥物會經由母乳到達嬰兒體內,但是目前為止,尚無報告顯示會造成嬰兒的不良反應。不過,為了避免藥物可能對新生兒產生影響,餵奶的母親應該密切注意嬰兒的反應或使用其他乳製品,以取代母乳。

<<忘記用藥>>

    如果忘記服藥,應該在記得時,立即服用。但是,如果距離下次服藥的時間太近,就應該捨棄此次藥物,恢復到下次正常服藥的時間,千萬不可一次服用雙倍的劑量。

退燒, 消炎, 止痛藥物


Paracetamol / Paradac / Acetaminophen

對乙醯氨基酚(英文:Paracetamol或Acetaminophen,又稱醋氨酚、撲熱息痛[1])是一種常用的退熱和止痛藥物,常用於發熱、頭痛和其他輕微疼痛。它是許多感冒藥和止痛藥的主要成分。按標準劑量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是相當安全的,但是由於其在不同類型藥物中均有存在,故意或偶然的過量服用也較為常見。

藥理特性

對乙醯氨基酚與阿斯匹林和布洛芬等常見的止痛藥不同,不含有抗炎成分,所以不是所謂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按常規計量服用對乙醯氨基酚不會刺激胃粘膜或引起腎臟或胎兒動脈導管血液疾病,而NSAID類藥物可能引起此類症狀。

與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相似,但是與鴉片類藥物不同,對乙醯氨基酚不會使人精神愉快或是改變心情。對乙醯氨基酚和NSAID類藥物不會有令人上癮和產生依賴性的危險。對乙醯氨基酚的分子式非手性的,所以不會有光性。對乙醯氨基酚的兩個英文名字都來自於他的化學名稱「N-acetyl-para-aminophenol」(N-乙醯-對-氨基苯酚)和「para-acetyl-amino-phenol」(對乙醯氨基酚)。在某些文獻中,對乙醯氨基酚被簡記作「apap」。

雖然在建議劑量下對人體是安全的(成人每次1000毫克或每天不超過4000毫克,如果有飲酒則不超過每天2000毫克),嚴重的藥物過量會導致永久性肝衰竭,在少數例子中,即使是正常劑量也會導致相同的嚴重結果。特別是這種危險會隨飲用含酒精的飲料而升高。在許多西方國家,此種藥物中毒是導致嚴重肝衰竭最主要的原因,特別是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多數藥物過量都是為此。

--------------------------------------------------------------------------------------------------------

Diclofenac

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是一種衍生於苯乙酸類的非甾體消炎鎮痛藥(NSAID)。本藥用於骨節炎、骨膜炎、骨骼肌炎、關節炎、痛風、風濕。

食用
成年人每日推薦劑量為每次25到50毫克每日三次,每日最大用量150毫克。小兒本藥只能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小兒只能注射服用。

禁忌
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血友病、肝病、心病、腎病者禁用。本藥孕婦禁用。服藥期間出現過敏、噁心、瀉肚困難時應立即就醫。

--------------------------------------------------------------------------------------------------------

Aspirin


阿斯匹靈(英語:Aspirin),或作阿司匹靈、阿斯匹靈、阿士匹靈,化學學名乙醯水楊酸,醋柳酸等。由德國化學家霍夫曼(de:Felix Hoffmann)在20世紀初正式推出。阿斯匹靈治療範圍極廣,包括感冒、發熱、頭痛、牙痛、關節痛、風濕痛等,還能預防手術後血栓形成、心肌梗塞和中風,故俗稱它為「萬靈藥」。

阿斯匹靈一般用於解熱鎮痛的劑量較少,不會引起不良反應,但長期大量用藥則較易出現副作用,而大部分止痛藥均有阿斯匹靈。較常見的有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疼痛,較少或很少見的有胃腸道出血或誘發潰瘍、支氣管痙攣過敏反應、皮膚過敏及肝、腎損害。

下列的一些疾病可用阿斯匹林緩解:
發燒
疼痛(尤其是類風濕關節炎、類骨質骨瘤、慢性疼痛)
偏頭痛
急性風濕(可選藥物)(現在已不多用於痛症治療)
川崎病(隨IVIG使用)
心包炎
此外如用低藥量約每日75-300mg可用作預防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防心臟病發。
癌症

食用
每次300到650毫克每日三次


禁忌
對阿斯匹靈、布洛芬(ibuprofen)、拿百疼(naproxen)等藥物過敏者。
對G6PD缺乏患者(蠶豆症)使用阿斯匹靈可導致溶血。
有腎病、胃潰瘍、糖尿病、痛風症等的患者,必須請示醫生。
如阿斯匹靈和酒精同服增加胃出血危險。
兒童和青少年,不宜使用阿斯匹林治療傷風感冒:因為這與雷爾氏綜合症(Reye's syndrome)有關。
具有抗凝血作用,血友病病人或其它出血傾向者不宜服用。
孕婦

--------------------------------------------------------------------------------------------------------

NSAID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作NSAID),也譯作非類固醇消炎鎮痛藥。

作用機理
炎症是機體對抗感染或誤認代謝物為致敏原的一種免疫反應,使到血管擴張,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強炎性介質環氧化酶(COX-2)的作用。
花生四烯酸是前列腺素的前體,而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又是花生四烯酸的前體,催化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轉化的是環氧化酶,目前認為人體內的環氧酶共有兩大類,環氧酶1和環氧酶2,環氧酶1主要存在於正常的細胞中,而環氧酶2則主要在炎性環境中存在。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以抑制環氧化酶-2的活動性,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減輕炎性反應,此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還可以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通過抑制磷酸二酯酶可以提高細胞內cAMP的濃度,從而穩定溶酶體膜減少溶酶體的釋放,從而抑制炎症反應。這種作用機制是與具有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物糖皮質激素有著根本區別的。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對環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抑制反應是一個平衡反應,藥效與血藥濃度密切相關,但有一個例外就是著名的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阿司匹林的乙醯基可以不可逆地結合環氧酶活性中心地絲氨酸,不可逆地抑制環氧酶活性。

不良反應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作用機理主要是抑制環氧酶,由於環氧酶1主要分布於血管、胃和腎,而由環氧酶催化生成的前列腺素有具有保護消化道粘膜的作用,因此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抑制環氧酶的作用會降低前列腺素對消化道粘膜的保護作用;另外,大部分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在結構上都屬於弱酸,有一定的酸性,對消化道刺激較強。兩種作用合一,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最主要的不良反應就是消化道損傷,由此導致的消化性潰瘍稱為NSAID潰瘍。對有消化性潰瘍病史或有嚴重疾病、高齡等危險因素者,可在服用NSAID的同時,預防性地同時服用抗潰瘍藥如H2受體拮抗劑、PPI[1]。


發燒的常識及護理


發燒的常識
-              除了一些很罕有的病例外,一般的發燒其實只是病徵的一種,因此我們實應關注引起這種病的疾病,而不只是擔心體溫的高低.一般情況下,發燒只是身體免疫系統抵抗疾病的一種自然保護功能,此對身體是無害的.
-              小孩由於腦部的體溫調節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較為容易受到外界氣溫的影響.此外,身體脫水亦會導致小孩的體溫上升,所以家長應注意其子女是否有嚴重的嘔吐或腹瀉而引致出現脫水的現象.

常見到發燒的誤解
-              很多時病人或家屬都以為體溫的高低與疾病的輕重是成正比的,其實不然;因為病況輕微的病人也可以發高燒的;相反,有些病人可能體溫只是微升或甚至下降,但病情卻是非常嚴重;
-              所謂發燒會燒壞腦是過份的所謂發燒會燒壞腦是過份的恐懼;會引致腦部受損的真正原因是腦炎或腦膜炎,而發燒只不過是其病徵之一.除了在極端的情況下體溫高達攝氏41度,否則發燒本身對腦部是沒有多大影響的.病者的家人只需留意病者是否神情呆滯或甚至神智不清;如有這些現象,便應立即帶病者往求診.

發燒性痙攣
-              所謂發燒抽筋其實是發燒性痙攣俗稱驚風;有這種現象的多是6歲以下的小孩(通常在一至二歲間),及發燒達攝氏38度以上.而五歲以下的小孩的發病而五歲以下的小孩的發病率是百分之二至五.大約有五成的病例是遺傳得來的,其它的病例則成因不明.
-              大約有三成的病例會復發,並通常頭兩年半內發生;不過如果初次發作時的年紀越大,復發的機會便越細.大約百分之一至九的發燒性痙攣是有可能演變為羊癇症的.
-              絕大多數小孩沒有發燒性痙攣的傾向,故發燒是不會引發痙攣的.而有發燒性痙攣傾向的小孩,初時可能因感冒、咽喉炎或中耳炎引起發燒,若體溫急劇上升,約二至六小時內便會出現痙攣的現象。痙攣其間通常會全身抽搐,但廿分鐘內便會自動停止。
-              在痙攣發作時,家長應保持冷靜,將病童側臥以確保其呼吸通暢,並盡快求救。其間可用溫水替病童抹身來降溫,及要保護病童的身驅(尤其是頭部),以免撞到硬物而受傷。另外,切勿拚力制止其抽搐的動作,以免弄致骨折。此外應避免試圖將硬物如匙應避免試圖將硬物如匙羹等塞入病童口中或嘗試用力張開病童的口,此舉會弄致病童的牙齒或顎骨受損,甚至有可能令牙齒鬆脫掉下咽喉而引致窒息。
 
發燒的護理須知
-              應少穿衣服及少蓋被,多喝清水,可幫助散熱;
-              應盡量給病人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              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清新;不要關閉門戶,適當地利用電風扇或冷氣機來降低室溫,有助病人散熱;
-              可用溫水給小孩抹身或沐浴,每次約十分鐘,讓水的揮發減低體溫;(注意:請不要用火酒來抹身)
-              可服用醫生處方的退燒藥;不過退燒藥只能暫時降低體溫,藥力過後體溫便可能再回升,待疾病痊癒後,體溫自然會回復正常;故此病人或家長不用太擔心為何吃藥也不退藥,只要按醫生的吩咐定時服藥,則可控制病徵;
-              一般病症的發燒現象都會持續數天才減退,若病情沒有惡化,病人是可以放心按醫生的吩咐繼續吃藥,並觀察病情的住展。

其他要注意的病徵
-              護理發燒的病人,除了要定時記錄病者的體溫外,更重要的是細心觀察病情的住展;除了發燒外,如發現有以下的不如發現有以下的不尋常的病徵,便要盡快求診:
病人目光呆滯、虛弱呻吟;小孩不停哭啼、昏睡、不思飲食、不活潑、不愛玩、或持續有嘔吐腹瀉和肚痛的現象;
        病人體溫時續在攝氏40度(即華氏104度)以上,病人同時感到不適或反應緩慢。在任何情況下,如病人體溫高達攝氏41度(即華氏106度),即使未見有其他病徵,也必須盡快替病人作降溫護理及帶病人求診;
        病人(尤其是小孩)出現嚴重脫水的現象,例如口、舌頭及黏膜乾燥、皮膚缺乏彈性、眼球下陷等。

-              一般來說,發燒的病人如果能夠得到適當的休息和護理,加上藥物的幫助,通常不消數天便會痊癒。如服藥三、四天後仍沒有好轉的跡象,病人可再往覆診。平日要多注意衣著、飲食和休息,才可預防疾病。

使用探熱針的正確方法
-              體溫溫度計,俗稱探熱針,是用來量度體溫的儀器之一,可分為水銀和電子兩種。一般家庭多採用水銀式的探熱針,因其比較經濟,使用也不難。電子式有口探及耳探兩種,好處是較方便及較易閱讀。在家中使用探熱針,最好選用攝乇度數的探熱針。

〔探熱前,應先把探熱針大力搖動數下,待水銀柱降至膽部方可使用。如用口探,應把探熱針膽部放在舌頭下,一分鐘後取出閱讀度數一分鐘後取出閱讀度數。採用口探時,應確保小孩清楚知道如何配合,以防小孩咬碎探熱針。如用肛探,先把探熱針塗上潤滑劑,然後放人肛門內,一至二分鐘後取出閱讀度數。不過要留意,肛探會比口探高約攝氏半度。〕

2012年8月7日星期二

蘋果被迫披露公司內部機密


正如業界知名記者伊恩·謝爾(Ian Sherr)所說,蘋果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公司之一”,但它同競爭對手三星在聯邦法院打官司注定是要付出代價的:被迫披露公司的內部機密。為了證明三星抄襲了iPhone和iPad設計,蘋果多位高管不得不出庭作證,披露公司的產品創新過程和營銷活動,而此前外界對這兩項活動的細節一無所知。
法庭文件披露,iPhone曾考慮使用直角邊設計
 從流產的蘋果汽車研發計劃到iPhone營銷成本,以下即是蘋果在同三星的法律訴訟中披露了五個秘密:
  1、iPhone研發禁從外部挖人
  據美國科技博客Gizmodo披露,當蘋果已故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2004年指示iOS操作平台設計主管斯科特·弗斯塔爾(Scott Forstall)開發iPhone時,他給出了一系列“嚴格的限制”。弗斯塔爾在出庭作證時稱,在這個代號為“紫色項目”(Project Purple)的iPhone研發計劃中,喬布斯只允許他使用蘋果內部的員工,絕不能從外部挖人。
  弗斯塔爾只好從內部挖掘“超級巨星”,甚至於這些人在接到他的邀請以前,根本不清楚“紫色項目”是做什麼的。弗斯塔爾說,他告訴參與“紫色項目”的潛在人選說:“我們將啟動另一個項目,由於這個項目的保密性,我不能告訴大家它究竟是做什麼的。但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你們將不得不犧牲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時間。”
  2、搏擊俱樂部式研發管理
  最初,弗斯塔爾和他的團隊只佔用了蘋果總部辦公樓的其中一層,但隨著這個團隊規模擴大至1000人左右,且全部向弗斯塔爾直接匯報工作,他們佔據了整棟辦公樓,而且還安裝了攝像頭和門禁系統,以增加這一項目的安全性。
  據報導,“有時,連這個團隊的成員每次都不得不出示五六次證件才能進入裡面”。弗斯塔爾在大門口貼了寫有“搏擊俱樂部”字樣的標牌。所謂的“搏擊俱樂部”其實是一部根據同名暢銷書改編的電影,由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主演,俱樂部成員被告知:“搏擊俱樂部的第一條規則就是,'大家不能談論搏擊俱樂部。'”
  3、iPhone曾採用直角邊設計
  蘋果還向法庭提交​​了一些展示各種iPhone原型機的文件,其中幾款原型機具有“球狀後側和直角邊設計”。當三星的律師團問到蘋果如何確定iPhone最終設計的時候,蘋果資深設計師克里斯托弗·斯特林格(Christopher Stringer)回答說:“它是我們設計中最了不起的部分。當我們看到這個東西之後,我們知道就是它了。”
  三星律師團還試圖證明,蘋果在iPhone設計過程中還從三星及其他廠商生產的手機中獲得了靈感,從而否定蘋果有關三星抄襲iPhone的說法。對此,弗斯塔爾作證時說:“我從未指示任何人去抄襲三星的設計,我們希望開發極為出色的功能,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借鑒他們已經做出來的東西。”
  4、考慮開發7英寸平板
  蘋果高管之間交流的內部文件顯示,2011年初,在看到三星Galaxy Tab 7取得成功以後,蘋果也考慮開發一款7英寸平板電腦,尺寸小於當前的9.7英寸iPad。蘋果高管艾迪·庫伊(Eddy Cue)在寫給喬布斯的電子郵件中稱:“我認為7英寸平板電腦有市場,我們應該開發這種產品。”據美國IT網站PCWorld披露,在iPhone之前, 蘋果還考慮過開發汽車,原因是“iPod的成功讓蘋果相信它不僅僅是一家電腦公司。”
  5、蘋果也做市場調查
  蘋果負責全球營銷的高級副總裁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表示,在第一代iPhone於2007年上市後,蘋果尋求激發消費者對這款產品的渴望。蘋果以“產品即主角”理論為依據,展開了大規模營銷活動,在這種活動中,產品的外形和功能是流行主題。
  據席勒介紹,迄今蘋果共為iPhone投入了6.47億美元推廣費,而2010年上市的iPad的推廣費用也達到4.57億美元。他還透露,儘管喬布斯生前一再強調,蘋果從不進行任何市場調查或“焦點小組”研究,以此做為新產品開發的依據,但蘋果在新品開發中確實十分看重“焦點小組”的研究結果。 文/新浪科技

2012年8月5日星期日

聚乙烯, 聚氯乙烯, 聚丙烯...

1.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脂)
塑膠回收代碼1號是PET,用在容器上就是俗稱的寶特瓶。如清潔劑、洗髮精、礦泉水的包裝瓶子,都已在大量使用寶特瓶。辨識法:寶特瓶通常是無色透明的,有的加色成淺綠淺藍或茶色。圓的PET瓶底下方有一圓點,瓶身其他地方無接縫,是最簡單的辨識方法。
2.HDPE(高密度聚乙烯)
PE(聚乙烯)是工業、生活上應用最廣的塑膠,一般常分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與低密度聚乙烯(LDPE)兩種,PE對於酸性和鹼性的抵抗力都很優良,目前市面上所見到的塑膠袋及各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幾乎都是PE所製造,像清潔劑、洗髮精、沐浴乳、食用油、農藥…等,大部份以HDPE瓶來盛裝。辨識法:多半不透明,手感似臘,塑膠袋揉搓或摩擦時有沙沙聲。
3.PVC(聚氯乙烯)
PVC的發明相當早,且多應用於工業產品中,但大多在非食品方面,像水管、雨衣、書包、建材、塑膠膜、塑膠盒等等。由於PVC瓶透氣性高,不會用來盛裝碳酸飲料,在食品容器上以礦泉水為最大宗,沙拉油瓶亦有部份使用PVC。 辨識法:圓的PVC瓶底部為一條直線,是與寶特瓶的差別所在。PVC用力折會有白痕出現,在太陽底下長時間曝曬後會變鐵紅色;用火燒在邊緣會有青色火焰,延燒性差,所以火源一離開就停止燃燒是其特色。(註:燃燒PVC時可能會釋出氯乙烯有毒單體,請在空曠通風處試驗。 )
4.LDPE(低密度聚乙烯)
大部份的塑膠袋和塑膠膜是用LDPE做成的。LDPE做成的容器若不加色料多呈半透明像牛奶瓶、軟片盒等。辨識法:LDPE做成的塑膠袋較柔軟,揉搓時較不會發出沙沙聲,外包裝塑膠膜軟而易撕的是LDPE,較脆而硬的是PVC或PP膜。
5.PP(聚丙烯)
製瓶商常以PE製造瓶身,瓶蓋和把手用有較大硬度與強度的PP來製造,當然也有直接以PP製瓶的,最常見的是豆漿、米漿瓶,不過比較大的容器像水桶、垃圾桶、洗衣槽等多以PP做成。PP做成的免洗餐具,像「辦桌」宴會上常見的紅色塑膠碗、以及盛裝微波食品的塑膠盒,就是以 PP 做成。辨識法:PP和PE很難分出,一般來說PP的硬度較高,且表面較有光澤, PE則像蠟製器,燃燒時PE的蠟燭味較重。
6、PS(聚苯乙烯)
PS吸水性低,且其尺寸安定性佳,主要應用於玩具、文具、滾輪、鑲襯(像冰箱的白色內襯)等,及工業的包裝緩衝材料。未發泡的PS在食品容器上有乳品業的瓶罐如養樂多、優酪乳、布丁盒、速食店飲料的杯蓋等。發泡後的平板經真空成型廣泛用於一次性餐具,如保麗龍免洗餐具。辨識法:未發泡的製品,輕折就有白痕出現,並有擴散現象,通常以手即可撕裂。
7、OTHER(其他)
其他類塑膠材質標示7號的情形很多,在回收處理上也較困難,如牙膏瓶。
多數塑膠容器現在多印有三角形的回收標示於容器的底部,學習辨識這些三角回收標誌內的數字與列出的英文縮寫,可以幫助您挑選較安全的容器質材。PVC(聚氯乙烯)是焚化爐燒出戴奧辛的首要元兇,基於環境與健康的考量,PVC(3號)應該是全民共同減少使用的一種塑膠材料;此外,保麗龍(6號)也是應盡量減少使用的塑膠材料。以下列出國際通用的塑膠材料編號。以食品包裝而言,PE、PP、PET都是較安全的選擇,PE又可區分為高密度的HDPE與低密度的 LDPE;PET因單體原料毒性強,仍應減少使用。


耐熱性
一 號:PET(聚乙烯對苯 二甲 酸脂)保特瓶
特 性:耐熱至70℃,勿長期使用。

二 號:HDPE(高密度聚乙烯)
特 性:耐熱至120℃,是相對穩定的材質。

三 號:PVC(聚氯乙烯)
特 性:耐熱至70℃,環保署已宣布逐步禁用。

四 號:LDPE(低密度聚乙烯)
特 性:耐熱至80℃

五 號:PP(聚丙烯)
特 性:耐熱至135℃,是相對穩定的材質

六 號:PS(聚苯乙烯)
特 性:耐熱至90℃

七 號:其他
特 性:常見材質為聚碳酸脂(PC),耐熱至135℃。

毒性消息一:具有毒性 請勿重複使用
消費者要拒絕沒有標示的水壺,因為清楚標明塑膠材質是廠商負責任的表現。並且建議不要重複使用保特瓶。
美國的環保團體「綠色原則(Green Guide)」指出,一般的規則是:不要使用被製造來單次使用的塑膠瓶,因為不好清洗,容易變成細菌的溫床。
瓶裝水的保特瓶原料是編碼一號的聚乙烯對苯 二甲 酸脂(PET),2003年義大利研究發現,保特瓶用了9個月後,保特瓶的水會釋出微量的鄰苯 二甲 酸乙基己及酯(DEHP)。
DEHP是一種環境荷爾蒙,以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的分類,屬可能致癌的程度,而且發現可能對睪丸具有毒性。
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最近研究也證實,男性體內DEHP含量高時,精子數量較少、精子DNA也會受損。
除了塑膠1號,應該拒絕……….並非如網路流傳號碼愈大愈安全。
塑膠3號是聚氯乙稀(PVC),環保署已逐步禁用,因為PVC通常使用上述環境荷爾蒙DEHP。燃燒時也會釋出世紀之毒戴奧辛。
塑膠6號是聚苯乙烯(PS),也就是保麗龍,遇熱會釋出苯乙烯單體、苯乙烯雙體及苯乙烯三體。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表示,苯乙烯單體為毒性物質,濃度過高時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而引起心律不整,並損害肝臟及腎臟。
塑膠7號是目前最常見的水壺材質,股東會、百貨公司常用來當做贈品。
塑膠7號雖然屬於「其他類」,但通常材質是聚碳酸脂(PC),PC因為透明、耐摔,被大量使用。
日本推廣PC材質的塑膠奶瓶,以代替玻璃,後來卻發現會釋出環境荷爾蒙雙酚A(bisphenol A)而緊急打住。
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雙酚A也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失竊的未來》指出雙酚A對人類乳腺細胞有疑似動情激素的作用。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飛爾德曼實驗發現,2-5ppb(十億分之一)的雙酚A就能讓乳癌細胞增生。也就是說,極微量的雙酚A也能發揮如同動情激素的效果。

毒性消息二:在常溫下會釋放毒素
相關研究指出,雖然7號PC聚碳酸脂材質耐高溫撞擊、還能抗紫外線,但即使常溫下也會釋出雙酚A。相關學者也表示,雖然實驗發現100度高溫之下,7 號塑膠釋放出的雙酚A是1公斤8微克,還在歐盟安全範圍內,不過,10億分之2PPM其實就能誘發乳癌細胞生長,使用上還是有風險。
根據本署藥物食品檢驗局抽驗市售以聚碳酸酯塑膠(PC)為材質之奶瓶檢測結果,其所釋出之雙酚A(bisphenol A)量,均明顯低於歐盟及日本標準。由該等數據估算,嬰兒由奶瓶沖泡牛奶所攝入之雙酚A量,亦遠低於安全攝取量之上限,因此尚無衛生安全上之疑慮。

我的簡單結論
塑膠在常溫裂化下都會釋放毒素,最好是不要用而且減輕環境的負擔
號碼為 3(PVC) , 6(PS) 及 7號中的PC材質 具有毒性 應完全避免使用
號碼為 1(PET)在長期使用下會釋放毒素 應避免重複使用 或定期更換(不能裝熱水)
號碼為 2(HDPE) , 5(PP) 目前相對穩定及安全 (什麼時候會發現危險不知道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