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9日星期二

颱風、熱帶氣旋、全球暖化之關係

颱風與熱帶氣旋

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個類別。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本地近義字(local synonym),颶風的名稱使用在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使用的近義字是颱風(typhoon)。

在台灣、日本等地,則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皆稱為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泛指包括熱帶性低氣壓、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等所有在北太平洋西部出現的熱帶氣旋。

據美國軍方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17.7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分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科學家曾估算,一個中等強度的颱風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上百個氫彈、或10億噸黃色炸藥所釋放能量的總和。

據統計,從1947年至1980年全球十種主要自然災害中,由颱風造成的死亡人數為49.9萬人,佔全球自然災害死亡總人數的41%,比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45萬人)還多。


熱帶氣旋的本質和結構

熱帶氣旋是大氣中的巨大旋渦,不停轉動的暖濕空氣在當中醞釀。驟看一般書本的插圖,很多人都會錯誤地以為熱帶氣旋像龍捲風一樣,有一個高聳的圖柱狀外貌。其實,熱帶氣旋更像一個扁平的圓盤,高度只有十數公里,而平面距離卻有數百公里呢!

從太空鳥瞰熱帶氣旋,可以欣賞到風暴的雄偉氣勢。仔細觀察,可見到風暴中心附近有一片較白的卷雲幔﹣那是從中心頂部向外擴散的高雲。離開這片盾狀卷雲層又可清楚地看到一些低層螺旋雲帶。大雨大部份在風暴中心附近及螺旋雨帶中發生。雨帶隨著風暴環流方向旋轉,一條接著一條地掃過某一區域,受影響的地方有間歇性的大雨。雨帶接近及經過的時候,風勢疾勁,甚至會有狂風。當風暴中心移近時,雨勢會變得較持續,而風力亦更趨猛烈。


熱帶氣旋類似一台會走動的熱能機器,它的能量來自濕空氣上升時水汽凝結而釋放的潛熱。它所產生的動力大概是二千萬兆瓦左右,在一天內所產生的能量,相當於香港大約20年的耗電量(以1990年的耗電量計算)。熱帶氣旋依賴水汽提供能量,說明了它只可在溫暖的海洋上生存及在陸上無可避免地減弱的原因。

但並不是所有熱帶海洋上空的雲團都能夠發展成為熱帶氣旋的。假如附近的氣流活動的配置不合適,未能容許這台大氣熱能機器有效地運作,那麼進一步的發展便不可能發生了。

熱帶氣旋的誕生及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在大氣低層必須有充份的氣旋式氣流輻合(在北半球,沿反時針方向螺旋形地流入),在大氣高層要提供足夠的氣流外溢通道,這樣才可以建立有效的通風機制。

下面是熱帶氣旋的垂直環流示意圖,圖中可看到低層的空氣輻合及高層的空氣輻散。地面的風速廓線顯示愈接近風暴中心,風力愈大。這現象可用角動量守恆定律來解釋:當旋轉半徑縮短時,旋轉速率就相應加快,以保持角動量不變。發展成熟的颱風,最大風區是貼著風眼附近的環狀地帶(眼壁)。典型的「風眼」直徑大約有數十公里,實質上是下降氣流構成的核心,該區雲層稀薄,風力微弱。 若要維持垂直結構不變,熱帶氣旋四周環境的氣流亦要保持勻稱,免使軸心受到過大的切變力所擾亂。

在前文已經提到,熱帶氣旋的形成必須要有一定的有利條件,假如缺少了這些條件的話,在一般情況下,熱帶氣旋便會減弱。在南太平洋東部及南大西洋,因長期受到不利的氣候環境支配,風暴的初始胚胎受先天限制,無從發展,熱帶氣旋亦因而絕跡。

一個成熟颱風的典型垂直剖面圖,中央部份就是風眼和眼壁。
1999年9月16日颱風約克(York)正面吹襲香港,橫瀾島的風速記錄顯示風力在風眼掠過時的急劇變化。

熱帶氣旋的壽命有些只有幾天,有些則長達數星期。不是所有風暴都會發展成為颱風的,實際上,在北太平洋西部及中國南海,只有約半數的風暴會發展至颱風強度。


全球暖化與熱帶氣旋

氣象學家認為,一個熱帶氣旋的強度,或一個風季的活躍程度,都不能歸咎於單一因素,如全球暖化或其他自然環境的變化。但熱帶氣旋的強度和出現頻率的長期趨勢,卻可能從統計數字中看到端倪。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地球物理流體力學實驗室(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曾作出一個模擬,得出這樣的結論:「大氣中持續增加的溫室氣體含量使全球氣候變暖,這可能使下一世紀熱帶氣旋的強度比現時最強的還要猛烈」。

在《自然》雜誌的一篇文章中,克里·伊曼紐爾(Kerry Emanuel)認為熱帶氣旋的潛在破壞力(包括熱帶氣旋的強度、維持時間和頻率),與熱帶地區海平面度和全球暖化有著莫大關係。他並預計在21世紀,熱帶氣旋所造成的損失會大幅增加。而P·J·韋伯斯特(P.J. Webster)等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過去十年除北大西洋外,其他海域熱帶氣旋出現的次數均有所減少,但達到四級或五級颶風強度的熱帶氣旋數目則大量增加。

伊曼紐爾和韋伯斯特都認為海平面溫度對熱帶氣旋的發展十分重要,但什麼因素導致海平面溫度上升,卻仍為未知數。在大西洋,海平面溫度的上升可能是因為全球暖化,也可能只是由於該海域水溫的自然波幅(通常以50至70年為週期)。

2007年,倫敦大學學院班費德防災研究中心的兩位英國學者桑德茲和李亞當,透過觀察美利堅合眾國在1965年至2005年之間每年颶風的氣象數據,並將之與50年間的平均值比較。指出自1996年來,颶風數目每年增至八個。颶風登陸美國變得越來越頻繁,統計顯示,大約每3年會增加一個。

在排除颶風產生因素中風的角色後,研究人員計算出,每升高攝氏0.5度,颶風的活動增加40%。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網站、維基百科

地震的成因及地震帶

地震的成因
由於地殼運動引起地殼岩層斷裂錯動而發生的地殼震動,稱為構造地震。由於地球不停地運動變化,從而內部產生巨大地應力作用在地殼上。在地應力長期緩慢的作用下,造成地殼的岩層發生彎曲變形,當地應力超過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強度時便會使岩層斷裂錯動,其巨大的能量突然釋放,形成構造地震,地震學家通常用彈性回跳理論來描述這個現象。世界上絕大多數地震都屬於構造地震。

彈性回跳理論
彈性回跳理論是一個解釋發生地震原因的理論。在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後由 Henry Fielding Reid 提出,根據觀測聖安地列斯斷層在地表的破裂面所得到的結論。


假設地殼為彈性體,則受到應力行為時,會不斷的變形並且累積應變能量。當應變能量累積到超過岩體中弱面強度時,岩體就會沿著此弱面滑動造成地震。此弱面就是一般所稱的斷層。

開始條件
Time 1:假設粗灰色實線為已存在弱面,紅色十字為參考點。

累積能量
Time 2:岩體受到黑色箭頭的力,開始在藍色區域內變形累積能量,並且變形。累積能量這個過程可能持續數個月,也可能是數千年。

發生地震
Time 3:累積能量超過岩體強度,岩體沿著箭頭方向作相對位移,釋放累積能量。這些能量以熱能或地震波或其它方式呈現,地震波則是造成地震的原因。此一過程在數秒到數分鐘之內結束


地理分布——地震帶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質條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規律。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不穩定的部位,特別是板塊之間的消亡邊界,形成地震活動活躍的地震帶。全世界主要有三個地震帶:

地殼板塊圖

一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經台灣再到菲律賓轉向東南直至紐西蘭,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躍的地區,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本帶是在太平洋板塊北美洲板塊歐亞板塊印度板塊的消亡邊界,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的消亡邊界上。

二是歐亞地震帶 ,大致從印度尼西亞西部,緬甸經中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越過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達地中海及其沿岸。本帶是在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板塊的消亡邊界上。

三是中洋脊地震帶包含延綿世界三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和北極海的中洋脊。中洋脊地震帶僅含全球約5﹪的地震,此地震帶的地震幾乎都是淺層地震。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11年3月21日星期一

【2011動物大災難】~ 《水母間》

水母是無脊椎動物,屬於腔腸動物門中的一員。腔腸門是動物中結構最簡單的一種,其中包括水母、海葵、珊瑚和水螅。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過兩百種的水母,牠們分佈於全球各地的水域裡,無論是熱帶的水域﹑溫帶的水域﹑淺水區﹑約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區都有牠們的影蹤。水母早在六億五千萬年前就存在了,牠們的出現甚至比恐龍還早。水母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最大的水母的觸手可以延伸約十米遠。 在分類上有些屬於水螅綱,有些屬於缽水母綱,其生活史中,幾乎所有種類都有兩型,即水螅型和水母型,並有兩型在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之間的世代交現象,而我們常見到的水母,即是有性的水母型。有種類都有兩型,即水螅型和水母型,並有兩型在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之間的世代交現象,而我們常見到的水母,即是有性的水母型。

近年水母在世界各大海域大量繁殖


2009年 - 2010年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美國科學基金會研究小組近日匯總的報告稱,嚴重危害漁業的水母近年來在世界各地大量繁殖,而水質污染、濫捕魚類等破壞海洋環境的行為是其罪魁禍首。

報告稱,每年越前水母都會大爆發的日本海也是重災區之一,據悉直徑達2米以上的巨型水母造成的漁業損失超過2千萬美元。報告指出,污染已造成全球400多處海域內除水母以外幾乎所有生物都無法生存的狀況,總面積達25萬平方公里。

除海洋污染外,吃食幼年水母的魚類等因過度捕撈而減少,這也是水母大爆發的原因之一,報告要求各國政府加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報告稱,全球至少有14片海域常常發生水母大爆發,其中包括黑海、地中海、美國夏威夷沿岸及墨西哥灣等。

在黑海海域,船舶壓艙水帶來的外來水母多次大量繁殖,高密度區內每立方米海水甚至聚集著千隻以上拳頭大小的水母,對旅遊業和漁業造成經濟損失達3.5億美元。此外,全球有1.5億海水浴愛好者和漁民深受水母困擾,美國福羅里達州每年有20萬人被水母蟄傷。報告認為,雖然水母大爆發有一部分屬於自然現象,但大部分卻是河流、海洋的胡亂開發導致環境破壞或壓艙水帶來外來水母等人為因素造成。


亞洲區:中日韓

   近幾年來,澎佳嶼與日本海域出現一種巨型的水母(越前水母),直徑最大超過2公尺,體重達300公斤,嚴重威脅到漁船作業,造成了當地的漁業危機。巨無霸水母大舉入侵,讓漁民大傷腦筋,因為不但曾有漁船因誤捕到牠而擱淺,和水母一起落入漁網的魚,也被牠毒死,嚴重危害鄰近中、日、韓漁民的生計。這些巨大水母經常撕破漁網或壓死網中的魚,即使一些倖存的魚也會被水母的觸鬚毒死或粘住,海中生態將因此而失衡。不但如此,水母腹中有難以數計的卵,一旦打死將有大量水母卵排出,後果更加不可收拾。水母過度繁殖,自然又會影響到其他魚類及浮游生物的繁衍,令生態系統失衡。


   越前水母被認為在在中國沿海出生後順著海流漂流到日本。“越前”是日本福井縣的舊稱,越前水母在福井縣沿岸經常出現,因此它被稱為這樣。

   隨著中國沿海漁業的過度捕撈,減少了與水母爭食的魚類,增加了浮游生物,加上中國的工業化,海水受嚴重污染,越前水母從污染海水吸取營養來成長,造成水母繁衍過剩,加上長江流域連場反常的大雨,將巨型水母衝到日本海域。此外,海洋的水溫變暖亦加速水母的繁殖和生長。

   還有日本越來越多海龜被漁網纏住暴斃,每年多達500隻海龜因此喪命。日本海龜協會調查,每年發現約500隻海龜屍體死因多是被漁網纏住,受困而死。在美國,用一種補蝦子的漁網,讓海龜得以從旁邊脫困,可是在日本多是用一種固定在岸邊的定置網,海龜一旦困住想要逃命,困難度加倍,日本研究團隊展開搶救海龜大作戰,要找出能讓海龜順利脫困的漁網。

   伸長脖子拼命鑽呀鑽,第一階段掙脫漁網任務失敗,換一個網子試試看,不到幾分鐘的時間,漁網解脫成功。參與研究人員:「這些研究團隊以海龜能掙脫為優先考量,可是我們希望不要讓魚也跑掉,因為捕魚是我們的工作。」



歐洲區:英國、西班牙

海水升溫使大批劇毒紫色水母入侵英國水域
據國外媒體報導,成群的有毒紫水母首次入侵英國沿海水域。 這種紫水母被認為是因近來海水溫度升高而來到英國海域。 這種4英寸(約合10厘米)長的紫粉色水母在溫暖水域繁殖較快。

幾年前它們很少出現在英國水域,它們更喜歡生活在溫暖的地中海和大西洋中部。 但是,在過去3年,數億水母出現在大西洋東北部並靠近英國海岸,英國海岸溫度自2002年已升高1攝氏度。 2007年,大群的紫水母蟄死北愛爾蘭一漁場的10萬鮭魚,造成100萬英鎊的損失。

紫水母的入侵讓英國海濱遊客可能面臨被蟄的危險,但是,漁場和其他行業可能遭遇重大損失。 對大海的過度捕撈意味著水母的很多天敵如金槍魚無法調控水母數量。 普利茅斯大學皇家學會研究人員理查德·基比監控水母的行進過程。 他說:“如果海水溫度像我們預測的那樣持續升高,水母的數量會持續增多。我們知道夜光游水母和類似水母在溫暖水域繁殖更快。全球氣溫變化的預言暗示我們沿海附近的水域將會持續升溫。”

在進入食物豐富的水域後紫水母會大量繁殖,而大西洋東北部的浮游生物和小魚眾多。 它們還被認為在溫暖水域繁殖更快,英國沿海水域從2002年升高1攝氏度。 導致海洋表面流發生變化的氣溫會把更多夜光游水母帶入沿海海域,這裡的食物資源豐富,也增進了水母的繁殖。

基比博士和普利茅斯阿利斯特·哈迪爵士海洋科學基金的普里西拉·里坎多博士的一項研究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生物書簡》( Biology Letters )雜誌上,研究發現,不列顛群島附近水域出現大量水母后紫水母為首要現存物種。 紫水母不僅會蟄刺海濱遊客,而且成群的紫水母還會對較大的魚造成致命傷害。


水母蟄傷Costa Blanca海灘上的數百人

生物學家譴責氣候變化和過度捕魚是造成埃爾切東部城市沿岸水母密集的主要原因。本週一大群體積小且具有隱蔽性的水母蟄傷了數百名在西班牙海灘上度假的人們,簡直是一場游泳者的噩夢。 生物學家說由於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的原因這種現象將變得更普遍。

這些水母主要集中在埃爾切東部城市的三個地區,靠近Costa Blanca白色的沙灘。 星期二有380人被蟄傷,通常情況下每天只有4到5人被蟄傷,埃爾切市旅遊局的Juansh說。星期三,我們並沒有發現水母的踪跡,但是,從上周星期天以來,已經有700多人被蟄傷。Castellanos說:“我已經在這工作了5、6年,但是,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事情。

海灘不會因此而關閉,但是,政府部門已經設置了警告牌,並佈置了巡邏艇。旅遊局的官員指責是強烈的洋流將水母帶到了海灘,然後,風平浪靜的大海致使他們在這待了3、4天。 特別是西班牙夏季旅遊旺季期間,海水溫暖,水母得以大量繁殖。

水母體積小,近乎透明,不容易被發現,稀疏的覆蓋了超過5公里海岸線的海域。 Castellanos補充說:“甚至游泳的人們也沒能發現他們”。

再往北走,一種名字為"僧帽水母",又稱“葡萄牙勇士”(學名:Physalia physalis),更具有威脅性的水母品種悄然的出現了,通體紫色且有長的觸鬚。 在遠離西班牙Cantabria和Basque地區北部沿岸的大西洋水域已經有300多人被蟄傷。

西班牙海洋生物學家說:"總的來講,今年夏季比往年見到的水母要少。在很受英國和德國人歡迎的Catalonia地區和Balearic島,官員表示今年夏天的水母相對來說安靜多了。但是,科學家也提醒去西班牙沙灘遊玩的人們不得不要適應水母氾濫的情況。

巴塞羅那海洋研究院的水母專家Jose Maria Gili說:“通常來講,水母一般不會靠近海岸,因為夏季雨水會使海岸附近的海水含鹽量減少,形成一條天然的屏障。但是,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降雨越來越少,這種保護作用就變得很微弱"。Gili繼續說道:“另一個原因就是過度捕撈,使得水母的掠食者:金槍魚、劍魚和一些其他的物種數量減少,魚兒越少,那麼留給水母的浮游生物就越多,因此,水母的繁殖就越繁盛。”


2011年

星馬泰區:馬來西亞浮羅交怡

浮羅交怡出現大量水母恐影響旅遊業發展

(浮羅交怡3月17日訊)因大自然生態受到破壞及海龜的滅跡導致浮羅交怡海域出現大量的水母,而這些體藏劇毒及潛伏在沿海的水母絕對會對在海濱戲水的遊客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並將影響浮羅交怡旅遊業的發展。

*從浮羅交怡海域打撈起來的水母是屬於一般毒性的水母品種。

酒店進行水母大掃除遊客放心進行海上活動
阿茲曼勿瑪也說,近兩年來,浮羅交怡周圍島嶼再也沒有海龜踪影的出現,也因海龜滅蹟的因素,浮羅交怡海域在這2年來出現了大量的水母,雖然當局還沒有接獲任何有關在海濱戲水及進行海上活動的遊客受到水母的襲擊,不過,我們不能夠排除水母向人類展開攻擊的可能性。

他指出,雖然大馬漁業局日前宣布本島受到大量水母的襲擊,並恐影響本島的旅遊業發展,其實當局是過於擔憂,本島水母的情況並非過於嚴重,同時也獲得當局良好的控制,因此,本島的水母問題絕對不會影響本島的旅遊業發展,而遊客也可以放心繼續在本島海濱進行海上活動。
*浮羅交怡島內各大海邊度假村大酒店按當局指示設立起水母告示牌。

“島內很多海濱度假村大酒店也有遵守當局的指示,在海濱設立水母告示牌,以提醒遊客水母的出現,一些酒店還採取各國防範措施,其中包括在海上撒下大網防止水母游進遊客戲水地區。”

海上撒大網防止水母遊入酒店海濱
另一方面,浮羅交怡島內酒店除了按照當局的指示設立水母告示牌外,也在海上撒下大網防止水母遊入酒店海濱範圍,一些酒店更為遊客準備了即刻解化水母毒素的白醋。
據浮羅交怡成功溫泉度假村大酒店總經理卡密迪爾指出,該酒店為了防範水母襲擊在海邊游泳的住客,在該酒店海域範圍內築起190公尺長及7尺寬的密縫漁網,並為住客準備白醋解化水母毒素。

他說,白醋治療法能夠即刻解化水母在人體留下的毒素,白醋不但能夠解除水母毒素,更能夠停止水母灼傷的劇痛,挽回受水母襲擊的遊客性命。

海龜滅跡自然生態破壞水母加速繁殖主因
據浮羅交怡發展機構總經理拿督阿茲曼勿瑪在此項水母大掃除運動後向報界透露,隨著大馬漁業局發言人向本島旅遊業者發出一份有關大量水母襲擊浮羅交怡西部的文告後,當局於週三即刻召集島內各大酒店,非政府組織及國內數家高等學府舉辦此項浮羅交怡班底珍浪水母大掃除運動。

他說,雖然浮羅交怡班底珍浪國際海濱是位於本島的南部,不過,基於該海濱是本島國內外遊客的集中點,更是本島最多海上活動的海濱,因此,當局選擇在該海濱進行此項水母大掃除運動。

他指出,大自然生態的破壞及海龜的滅跡是水母加速繁殖的主要因素,有海龜出現的海濱肯定能夠控制水母的繁殖量,因為海龜主要的糧食就是水母,但基於人類將大量塑料袋拋進大海,而海龜又將塑料袋誤為水母而將塑料袋吞進肚子而導致死亡。

他表示,當局曾聯合本地大學及世界野生動物組織釋放超過1000隻小海龜到浮羅交怡海域,主要的目的除了協助本島海域海龜的繁殖之外,其次就是解決本島海域的水母問題,以捕食水母為主的海龜絕對能夠控制水母的繁殖量及速度。“人類的無知及人類對愛惜大自然生態低層次意識,導致每天都有大量的塑料袋被拋進大海裡,這些無法分辨塑料袋及水母的海龜將塑料袋吞下肚子後而死亡。”


大量水母被沖上灘岸

2010年

千隻巨型海蜇死在金沙灘擱淺數量近年罕見
中廣網珠海3月12日消息疑受寒潮影響,近兩日來,上千隻巨型海蜇隨浪飄上岸,擱淺至三灶金沙灘。 據稱,水母扎堆岸邊實屬罕見。

大部分水母缺水死亡

昨日中午11時許,記者來到金沙灘海邊。 沙灘上出現大量透明的“水母”狀生物。 有的零星分散,有的三五扎堆。 直徑多達七八十厘米,體形大的直徑超出一米多。 有的被海灘的沙子埋沒,有的則剛剛被海水沖向岸邊,大部分由於長期擱淺缺乏水分而死去。 記者估算了一下,整個沙灘擱淺的“水母”約有上千隻。

全沙灘綿延近四公里

由於時處旅遊淡季,記者採訪過程中,並沒有看到有遊客玩耍。 據金沙灘景區一名工作人員稱,他是前天下午4時許看到大量“水母”擱淺,整個沙灘綿延近四公里。 “以前零星有一兩隻被海水沖上岸,如此大規模被沖上岸實屬罕見。”金沙灘辦公室一名管理人員表示。

疑受寒潮影響致擱淺

昨日,記者上網搜索了解到,氣候變暖是影響水母繁殖週期的重要因素。 另外,海水的富營養化,也可能是造成水母數量大增的原因之一。

隨後,記者將圖片傳給市海洋監測中心。 有關專家稱,每年三四月份是水母集中的季節,大量水母在海岸邊聚集繁殖。 初步估計,可能受北方寒潮影響,隨大浪飄到岸上回不去便死亡了。

擱淺水母將深埋處理

昨日下午4時許,市海洋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 據該中心張主任稱,經檢測,海洋水質並無異常,這些被擱淺的是海蜇,水母的一種。 已經要求景區方面,在海邊建立醒目宣傳警戒標誌,以提高遊​​人自我防護的意識。 由於海蜇擱淺可能就是這兩天的情況,景區方面已經準備將海蜇進行深埋處理。



因在海上不易救助,在海上乘船者及下海游泳的市民,若發現海蜇千萬不可碰觸,謹防被蜇傷。一旦被海蜇蜇傷,應及時到醫院診治,一般都能較快好轉和痊癒。 反之,如果被蜇傷者舉措失當,或大意麻痺,則易出現溺水、跌傷或因救治不及時,而發生危險和加重病情。

海蜇,為水母的一種。 屬於海生的腔腸動物。 蜇體呈傘蓋狀,通體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黃色,海蜇傘徑可超過45厘米、最大可達1米之巨。

下方口腕處有許多棒狀和絲狀觸鬚,上有密集刺絲囊,能分泌毒液。我國沿海各海域均有海蜇分佈,種類很多,其所分泌的毒素性質和危害不同。由於人們個體的敏感性差異,被海蜇蜇傷後輕者僅有一般過敏反應,重者可致死亡。


2011年


數百萬隻僧帽水母被沖上弗羅理達州龐帕諾比奇海灘

2月8日,前往沙灘不得不閃躲有毒海洋生物:僧帽水母。其中一名泳客說: “我以為他們是氣球"。救生員說,100多人被水母蜇傷,需要治療。僧帽水母的鰾可以令其浮在水面。鰾長9-30厘米,在水面上可以延伸多15厘米。被僧帽水母刺中會極度疼痛,與蜜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海龜是僧帽水母的掠食者,皆因它們的皮太厚,僧帽水母的刺很難穿透及注入毒素。但因海洋受污染,近年海龜數量大大減少,以致水母數目急速上升。

FOXNEWS - Dead Jellyfish Invade Florida !!! Man-O-War


水母對災難的預感能力

水母的觸手裡面有一個小小的器官,也就是水母們的「耳朵」,能夠預報海洋風暴的來臨,當海浪和空氣磨擦而產生的次聲波衝擊它,便會刺激周圍的神經感受器。所以,在風暴來臨之前的十幾個小時,牠們就會接到信息從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

另外地震前,必有地熱、地磁、地下水化學成分、氣候的變化,所以地震前,水母會紛紛游向避風港灣。



【資料搜集】Kent Ip
【搜索引擎】Google, Wikipedia

2011年3月20日星期日

FJ2000輻射個人警報儀-淘寶網

 特價限量搶購1180包郵/FJ2000輻射個人報警儀/防輻射儀-淘寶網


FJ2000型個人劑量報警儀是智能型袖珍儀器,它採用功能較強的新型單片機技術製作而成,主要用來監測X射線和γ射線,直接讀出個人劑量和個人劑量率;在測量範圍內,可以固定或預置報警閾值,超過閾值或阻塞時發出聲光報警,及時提醒工作人員注意安全。儀器主要技術指標符合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是目前國內同類儀器中體積小、功耗低的佩帶式袖珍儀,它廣泛用於工業無損探傷、核電站、同位素應用和醫院鈷治療等領域。


儀器特點:

◇ 儀器靈敏度高,對環境本底亦有響應
◇ 採用單片機技術,功能多,體積小
◇ 功耗低:<2mW
◇ 儀器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 累積劑量、劑量率切換顯示


技術指標:


◇探測器:GM計數管(經補償)
◇ 顯示:4位LCD
◇ 測量範圍(二種功能):
             累積劑量當量:Hp(10)0.0μSv-99.99mSv
             劑量當量率:Hp(10)0.1μSv/h-99.99mSv/h
◇ 測量時間:<6.0μSv/h 36s >6μSv/h ≤3.6s
◇ 劑量當量率響應:≤±20%(1μSv/h-99.99mSv/h)
◇ 能量響應:≤±30% 50KeV-1.3MeV
◇ 相對誤差:<±20%(137Cs)
◇ 報警功能:劑量率和累積劑量在測量範圍內可預置報警閾值。 本儀器現設有固定報警閾值。
◇ 累積劑量:每增加0.1μSv,響一短聲,發光一次;≥50μSv,聲光報警5s,有 "ALARM" 顯示。
◇ 劑量率:≥25μSv/h,聲光報警約6s,有"ALARM"顯示。
◇ 阻塞報警:當計數管計數阻塞時,連續報警不停,有"ALARM"顯示。
◇ 報警聲音強度:在30cm處約80dB。
◇ 欠壓指示:電池電壓<2.7±0.05V,儀器顯示電池欠壓符號"LOBAT"。
◇ 電源功耗:AAA型1.5V鹼性電池兩節(7號電池)環境本底下,功耗<2mW,連續使用 720小時。
◇ 溫度特性:≤±10% -10℃ — +50℃
◇ 濕度特性:≤±10% 95%RH(+35℃)
◇ 外形尺寸:55(寬)×92(長)×18(厚)
◇ 重量:<75克(含電池<98克)


FJ2000輻射個人警報儀2011年3月20日正式放入電池開始運作,讀數會不定期update在這spreadsheet




[轉]日本核電廠背後的秘密(藏在文質彬彬外表內的獸心)

[原文: 日本核電廠背後的秘密]


日本人對於核電廠的消息並不透明. 一開始美國主動說要給泠卻劑, 日本卻拒絕了..... 這麼嚴重的事情, 為甚麼爭分奪秒, 不派大量人力去救核電廠,只有幾十個工作人員及其他的自衛隊, 為甚麼不一開始用硼酸, 要用海水...... 許多人都猜核電廠有不想別人知道的秘密..
為甚麼美國的航母要調頭?他們的直升機在約一百公里外接觸到的放射物包含了甚麼? 如電影般的情節,背後隱藏了..

 井底望天:

最要命的是,日本人採取了燃料,不是大家通用的鈾,而是鈾和鈈混合體。這樣做,經濟上非常不划算,安全上也不好。唯一的用處,就是燃燒過後的廢料,就是提純的鈈,可以用來製造原子彈。其實這也是日本一直滅而不宣的“和平核能”政策,就是通過所謂和平的利用核能,日本名正言順地生產和儲存了可以製造幾千顆原子彈的鈈,再加上日本的技術,可以快速地安裝原子彈,用來制衡它認為有威脅的國家。

石原慎太郎狂言:一年內制成核武應對中國 2010-3-10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在全球為日本地震心傷淌淚之際,東京都知事(東京市長)石原慎太郎昨日發表極具爭議性的言論,指「這次地震是天譴」,以洗滌日本人一向偏重的欲望。言論一出,激怒了不少人,狠批他欠缺同情心,有網民更聲言要他滾出日本。事件勢必影響他尋求四屆連任的機會。2010-3-15

以下是網上文章,供參考
事實上,作為一個島國,倭國有著豐富的潮汐和風力發電資源,同時太陽能也非常先進,但該國對這些視若無物,多年來,全力發展核電。

如果這僅僅是電力需要也就罷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在核電技術已經突飛猛進的今天,倭國的核電設施卻一律死抱著第一二代技術不放。

福島核電站採用的是鈾鈈混合氧化物這種比鈾氧原料貴2-3倍,而且危險性高的原料,反應堆用的也是安全性差的快增殖反應堆,而且沸水堆只有一回路,直通渦輪。日本人玩這種手段只要有點腦子的都看得出來他們想要幹什麼:不就是為了儲備製造核彈的那點鈈嘛。

現在據報導爆掉的一號堆已經在用硼酸了。一開始不肯用是因為一旦用了硼酸,裏面的核燃料就全部報廢了。福島電站用的可是燃料,那可是極重要的戰略資源,你們懂的。

現在國際上最新一代的核反應爐是號稱出事故緊急停堆後36小時無人看護照樣安全的。但日本人就是不用。簡單地講,它們只造最原始最落後的核電站,絕不採用新技術,哪怕是新技術再成熟,再免費。
因為原始的一二代技術最有利於大量提煉核原料。最浪費,最低能,最高消耗,最大成本,最不安全,只為換得核原料。

日本37萬平方公里,卻變態地修建了57個核電站,發出的電不到全國需求的30%,一個核電站有46個反應堆,即全國有三百多個反應堆。37萬*30%=11萬平方公里,即三百多個反應堆為11萬平方公里供電

110000/300=367平方公里

也就是說,日本的一個核反應爐只為367平方公里提供電力。相當於每個縣級城市就要配一個核反應爐。這TMD>正常嗎?

這場核災難到底會發展到多大,至少還有三個問題沒公開,離了這三個問題,誰也無法預測,只有小鬼子心裏清楚。

第一個問題:它們造出來的四千枚核彈的原料存放在哪里?是否安全?!

 第二個問題:在這些核電站裏,到底還有什麼秘密,這些以製造核彈原料為目的的核電站裏,都有哪些高危和不可告人的東西?!

 第三個問題:日本這些年積攢的核廢料都放在哪里?在陸地上?還是在海裏?還是偷運到哪里去了?會不會產生危害?

 這些問題都是潛在的核彈級風險。是對全人類的安全威脅!

做為一個核工專業的學子,我不禁狗眼含淚,學了這些年,終於能跟別人吹一吹了。

不過可以看出曰本的野心,他的堆居然是鈾鈈堆,而不是普通的二氧化鈾堆,看來造核彈就在他們掌握中。他們這盤棋很大啊。鈾鈈堆是什麼呢?簡單地說,鈈也可以做核彈,往長崎廣島投的彈就是鈈彈。他們不用二氧化鈾做燃料芯塊,而是用鈾鈈合金,這就很說明問題。

一切似乎冥冥中注定著,如果日本繼續製造核武器,他們將會用這些武器做些甚麼呢?沒有一個島國如日本般,不主力發展潮汐與太陽能,卻不斷地發展核電,用那些核廢料生產出能夠製造出原子彈的鈈。如果不是日本的核爆事件,日本將30%的全國用核能用電比例,再繼續擴大,再建多些核電廠,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又再繼續建核電廠,朝鮮、伊朗繼續用他們那不成熟的技術去製造核武..... 世界未來將會怎樣?

一場海嘯,猶如潘朵拉的盒子,將日本的核武器計劃掀了開來,某方面也算救了日本人,還有我們。大部分日本人仍是善良的,他們也是無辜及不知情的,問題在於政治被日本右翼所掌握住。甚麼都敢講的石原慎太郎,也是在遭遇到切身之痛後,才明白到他們究竟做了些甚麼。將靈魂賣給了魔鬼,卻被那隻魔鬼反噬

無論怎樣,希望世界和平,這個世界少些天災與人禍。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臨急抱佛腳都要知道多點的... 【核輻射知識小百科】

【核輻射知識小百科】


1)輻射知識: 放射性物質 + 什麼是核輻射 + 輻射種類

2)輻射單位: 希沃特, 西弗, 雷姆, 侖目

3)輻射分級: [一般背景輻射] 至 [進入垂死狀態] 的輻射強度

4)輻射防護: 減少輻射曝露 + 防輻射食譜

5)輻射自救: 吃碘片、戴口罩、撐傘、多喝水、多吃紫菜 ...... 走為上著



[2011/3/15] 日本核輻射物質10小時內或抵達東京

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5號表示,當天早間6點10分左右,福島第一核電站二號機組傳來爆炸聲,核電站所屬的東京電力公司稱,這次爆炸發生在離核反應堆中控制壓力池較近的區域,公司方面在隨後的檢查中發現控制壓力池出現損壞,並決定撤離部分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另據美聯社報道,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方面懷疑二號機組的核反應容器底部可能已經損壞,並由此擔心會發生核物質的洩漏。

    NHK報道說,爆炸發生後,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在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區域測到的輻射數值陡增,其中核電站正門附近輻射數值從每小時882微西弗陡增至每小時8217微西弗,這一輻射值相當於普通人1年從自然界遭受輻射的8倍多(1年正常攝取量為1毫西弗=1000微西弗)。而3號機組附近的輻射數值為每小時400微西弗,4號機組為100微西弗,足以威脅到人類健康。

    路透社15號援引日本氣象廳的消息報道說,福島上空今天將刮起東北風,隨後轉為東風,核輻射物質將吹向日本內陸,路透社還報道說,法國駐日本使館在網站上發佈消息說,按照目前的風速,核輻射物質將在10小時內抵達東京,法國駐日本使館同時要求在東京的法國人不要外出,關閉門窗,保持鎮靜。

輻射分級: [一般背景輻射] 至 [進入垂死狀態] 的輻射強度

核輻射分級

  核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取決於受不同輻射的時間以及輻射量。以下是處於某種環境下遭受的輻射量及其後果(一小時計):


   0.2微希:        一般背景輻射
  5微希:          乘飛機一小時遭受的輻射量;  
  0.50-2.0毫希:   一次X光檢查時的輻射量;
   7毫希:          大腦掃瞄的核輻射量;

.

X光輻射分析

       一般市民平時接受輻射最多的途徑就是照X光及CT (computed tomography, X射線電腦斷層掃描).

(1)牙齒X光檢查,                        一次約0.01 mSv。
(2)胸部X光檢查,正面加側面,一次約0.4 mSv。
(3)低劑量肺部斷層掃描,           一次約1 mSv。
(4)頭部斷層掃描,                       一次約2 mSv。
(5)診斷性心導管檢查,               一次約2.5~5 mSv。
(6)腹部斷層掃描,                      一次約10 mSv。
(7)冠狀動脈斷層掃描,              一次4~13 mSv。
(8)全身斷層掃描(正子斷層掃描,PET/CT),以及心肌灌流檢查,一次約20 mSv。

  事實上,多少mSv 意謂著輻射的強度,而人體究竟會受到多少影響,還要從「接觸時間」以及「與輻射源距離」兩個主要因素去做判斷。可想而知,接觸時間越短,吸收越少;而距離則是與輻射強度成平方反比,也就是當距離增加2倍時,輻射強度將減弱4倍(2的平方),以此類推。除此之外,「適當的屏蔽」也是減少輻射影響的重要因素,除了熟悉的鉛板或鋼板製成的防護設備外,待在一般水泥建材的住家內,其實就有不錯的防護效果。

  長期累積的輻射劑量通常不會有立即的症狀產生,累積超過每年100 mSv 時,罹癌風險將增加10%;但一次曝露在大量的輻射劑量下,則會有致命的危險。一般來說,一次接觸超過500 mSv的輻射劑量時,死亡的機率將急劇上升。


曝露多久輻射會有以下症狀

50毫希        血球細胞改變
500毫希      惡心(幾小時)
700毫希      嘔吐(幾小時)
750毫希      脫髮(兩星期)
900毫希      腹瀉(幾小時)
1,000毫希  出血(幾星期)
4,000毫希  可能死亡(兩個月)
10,000毫希 腸臟內壁損毀,內出血致死( 1-2星期)
20,000毫希 認知受損、痙攣和死亡(幾小時)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電磁輻射生物效應如下表所示。  
  電磁 輻射的生物效應
  一次受照劑量:對人體的影響
  100-500毫希    輕微  白細胞減少,多無症狀表現
  1000-2000毫希  輕度  疲勞、嘔吐、食欲減退、暫時性脫髮,紅細胞減少
  2000-4000毫希  中度  骨骼和骨密度遭到破壞,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極度減少,有內出血、嘔吐、腹瀉症狀
  4000-6000毫希  重度  造血、免疫、生殖系統以及消化道等臟器受影響,甚至危及生命


正常人一般情況下一年攝取量為1毫希沃特, 不得超過5毫希沃特.
否則.....

  



輻射單位: 希沃特, 西弗, 雷姆, 侖目



希沃特 / 西弗(英文Sievert,縮寫Sv)是一個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較為完整的衡量模式是「當量劑量」,是反映各種射線或粒子被吸收後引起的生物效應強弱的輻射量。得名於瑞典生物物理學家Rolf Maximilian Sievert。定義是每公斤(千克、kg)人體組織吸收1焦耳(J),為1希沃特。

舊時劑量當量還用雷姆單位(又稱人體倫琴當量,英文Röntgen equivalent man或rem)衡量,1雷姆 = 0.01西弗。
一些文章會用到侖目為單位, 其實即是雷姆

1西弗(Sv)         = 100侖目(Rem) = 100000毫侖目(mRem)  = 10萬毫侖目(mRem)
10微西弗(μSv) = 1毫侖目(mRem)

1毫西弗(mSv)  = 0.1侖目(Rem)
1毫西弗(mSv)  = 100毫侖目(mRem)


1侖目(Rem)  = 10毫西弗(mSv) =  10000微西弗(μSv)  =  1萬微西弗(μSv)


每年攝取量通常以毫希沃特為單位, 微希沃特通常以每小時計.
安全輻射當量劑量:

     一小時計: 0.1~0.2微希沃特      0.1~0.2μSv/h  

         一年計: 1~2毫希沃特            1~2mSv/y

輻射知識: 放射性物質 + 什麼是核輻射 + 輻射種類

放射性物質

華 語  英 文                 說 明
----  ----                ------
鋇    Ba.=Balium           顏色白或黃,有延長性,容易和氧化合
鉍214 Bi.=Bismuth          可與鉛錫製成合金
鈷60  Co.=Cobal            醫學上用它的放射性同位素可治療癌症 
鉻    Cr.=Chromium         色灰如鋼,鎔度很高,不容易氧化,和鐵可製鉻鋼
銫137 Cs.=Cesium           白色質軟極易氧化,存在於礦泉,海水跟植物裏
鐵    Fe.=Ferrum (L=Iron)  色灰白,有光澤可製各種食用器具,用途很廣
碘131 I=Iodin              存在海水中或鹽泉中,黑色結晶體,供醫藥,染料
鑭    La.=Lanthanum        色澤像鐵,有延長展性,遇空氣就氧化可製合金
錳    Mn.=Manganese        灰白色,性質硬脆,很像生鐵,用途很廣 
鎳    Ni.=Nickel           銀白色,有光澤,不生銹,可製器具或貨幣等
鈽238 Pu.=Plutonium        爆炸時就放出原子能(又稱:鑪 ㄌㄨ′)
鐳226 Ra.=Radium           放射性金屬元素,可治療癌症
鍶90  Sr.=Strontium        銀白色結晶性質柔軟像鉛,高熱中發深紅色火炎 
釷    Th.=Thorium          非放射性金屬元素,灰白色的粉末能在低溫下發光
鈾    U=Uranium            銀白色,質堅硬,在酸裏容易容化。可製原子能


目前日本第一核電站周圍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31銫137碘131一旦被人體吸入,可能會引發甲狀腺疾病。日本政府已計劃向核電站附近居民發放防止碘131輻射的藥物——碘片。銫137會造成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損傷。

 什麼是核輻射

        簡單來說,放射性物質以波或微粒形式發射出的一種能量就叫核輻射。

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輻射。它有α,β和y三種輻射形式。α輻射只要用一張紙就能擋住,但吸入體內危害大;β輻射是高速電子,皮膚沾上後燒傷明顯;γ輻射和X射線相似,能穿透人體和建築物,危害距離遠。宇宙、自然界能產生放射性的物質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電站事故洩漏的放射性物質才能大範圍地對人員造成傷亡。

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吸入,皮膚傷口及消化道吸收進入體內,引起內輻射。γ輻射可穿透一定距離被機體吸收,使人員受到外照射傷害。

內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狀有:疲勞、頭昏、失眠、皮膚發紅、潰瘍、出血、脫髮、白血病、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增加癌症、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影響幾代人的健康。一般講,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越大。


 輻射有哪幾種?

自然界存在著三種射線:α(阿爾法)、β(貝塔)、γ(伽瑪)射線。


人類接受的輻射有兩個途徑,稱為內照射和外照射。α、β、γ三種射線由於其特徵不同,其穿透物質的能力也不同,他們對人體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

α粒子只有進入人體內部才會造成損傷,這就是內照射;γ射線主要從人體外對人體造成損傷,這就是外照射;β射線既造成內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如何防護α射線?

由於α粒子穿透能力最弱,一張白紙就能把它擋住,因此,對於α射線應注意內照射,其進入體內的主要途徑是呼吸和進食時,其防護方法主要是:
(1) 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2) 防止傷口被污染。

如何防護β粒子?

β粒子、其穿透能力比α射線強,比γ射線弱,因此,β射線是比較容易阻擋的,用一般的金屬就可以阻擋。但是,β射線容易被表層組織吸收,引起組織表層的輻射損傷。因此其防護就複雜的多;
(1)避免直接接觸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膚表面的污染和輻射危害;
(2)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3)防止傷口被污染;
(4)必要時應採用屏蔽措施。

如何防護γ粒子?

γ射線穿透力強,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a)盡可能減少受照射的時間;
(b)增大與輻射源間的距離,因為受照劑量與離開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c)採取屏蔽措施。在人與輻射源之間加一層足夠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劑量。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鉛、鋼筋混凝土、水等,我們住的樓房對外部照射來說是很好的屏蔽體。

輻射防護: 減少輻射曝露 + 防輻射食譜

輻射防護:如何減少輻射曝露

體外曝露
  • 遠離射源:距離平方成反比
  • 縮短時間:照顧病患時間限制
  • 加設屏障:加瑪射線:鉛;貝他射線:軟組織
  • 等待衰減:半衰期、排洩

體內曝露
  • 避免攝入:手套
  • 增加排洩:喝水
  • 防止滯留:吃含碘物

防治輻射「專業食譜」


    蔬菜:多吃胡蘿蔔、豆芽、西紅柿、海帶、捲心菜,要確保維生素的攝入量,這對防治輻射損傷及傷後恢復均有效,如VK可減少出血,VP減輕嘔吐、噁心,VC使血細胞再生加速等。

    肉類:多吃瘦肉、動物肝臟,注意減少脂肪的攝入,要增加植物油所佔的比重,其中油酸可促進造血系統再生功能,防治輻射損傷效果最好。還要注意攝入的蛋白質品質優秀,數量充足,以減輕放射損傷,促進機體恢復健康。

    飲料:多喝綠茶,多喝蜂蜜水。

    食鹽此外,要注意無機鹽供應宜加量。在膳食中適量增加無機鹽(主要是食鹽),可促使人飲水量增加,加速放射性核素隨尿液、糞便排出,從而減輕內照射損傷。

    黑芝麻:黑芝麻益腎,多吃補腎食品可增強身體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功能,有效保護人體健康。

    紫菜:紫菜抗輻射、抗突變、抗氧化的作用,與其含碘有關。碘是一種重要的微量元素,能提高人體對抗輻射的能力。

    綠茶:綠茶中的茶多酚,不僅有抗癌和清除體內的自由基的效果,還可以抗輻射。每天喝綠茶對身體非常有益。茶葉中還含有脂多糖,能改善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細胞等。
   
    番茄紅素:番茄紅素不僅具備卓越的抗輻射能力,且抗氧化能力極強。番茄紅素廣泛存在於番茄、杏、番石榴、西瓜、番木瓜、紅葡萄等水果及蔬菜中。其中,番茄中的含量相對較高,多存在於番茄的皮和籽中。此外,番茄紅素是脂溶性維生素,必須用油炒過才能被人體吸收。

    螺旋藻食品:螺旋藻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礦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可促進骨髓細胞的造血功能,增強骨髓細胞的增殖活力,促進血清蛋白的生物合成,從而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因此,多吃海帶、螺旋藻之類等,具有明顯的抗輻射作用。

    花粉食品:花粉食品作為一種新型的營養保健品風靡全球,被稱為"完全營養食品",在營養食品中名列前茅。據現代科學測定表明,每百克花粉的蛋白質含量可高達25-30g,其中含有十幾種氨基酸,並且呈游離狀態,極易被人體吸收。花粉中還含有40%的糖和一定量的脂肪,以及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D、E、K等,其中維生E、K都是被科學家證實的能延緩人體細胞衰老過程的重要物質。花粉還含有鐵、鋅、鈣、鎂、鉀等10多種無機鹽和30多種微量元素及18種酶類,因此,花粉具有抗輻射效果。
   
    銀杏葉製品:銀杏葉提取物中的多元酚類對防止和減少輻射有奇效,對於在核輻射環境中的工作人員,經常服用銀杏葉茶,能升高白細胞,保護造血機能。


其他防治核輻射的方法

 1、能量供給要充足
    輻射使身體能量消耗增加,身體組織對糖的利用能力下降,足夠的能量供給有利於提高人體對輻射的耐受力,降低敏感性,減輕損傷保護身體。穀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身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一旦攝入不足,將迫使體內脂肪和蛋白質不斷轉變為能量,造成蛋白質的相對不足,從而影響輻射損傷組織的修復,或使輻射損傷加重。糖類供給以果糖最佳,葡萄糖次之,而後是蔗糖等。

2、蛋白質不能少
    蛋白質攝入不足會造成組織蛋白合成不足,導致肌肉、心、肝、腎、脾等臟器的重量減輕,出現功能障礙,從而對輻射的敏感性增高。因此,接觸核輻射的人,要注意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如多吃胡蘿蔔、番茄、海帶、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增強肌體抵抗核輻射的能力。

3、脂類攝入不宜高
    人體受輻射照射後食慾不振、口味不佳,脂肪的總供給量要適當減少,但需增加植物油所佔的比重,其中油酸可促進造血系統再生功能,防治輻射損傷效果較好。

4、多補充維生素
    必需脂肪酸,維生素A、K、E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缺乏,可降低身體對輻射的耐受性,宜加量供應。

5、礦物質平衡尤為重要
    體內鉀、鈉、鈣、鎂等離子濃度須平衡,否則不能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輕者損害健康,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微量元素與其他營養相互之間的關係也很重要,鋅對許多營養包括蛋白質與維生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謝都有重要影響。輻射損傷時,礦物質包括微量元素在內,過量或不平衡,均會產生不良影響。

6、無機鹽供應宜加量
    在膳食中適量增加無機鹽(主要是食鹽),可促使人飲水量增加,加速放射性核素隨尿液、糞便排出,從而減輕內照射損傷。

7、辛辣食物作用不低估
    辛辣食物屬於常用調料,同時也是抵禦輻射的天然食品。常吃辛辣食物不但可以調動全身免疫系統,還能保護細胞的DNA,使之不受輻射破壞。因此,經常吃辛辣食物,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

輻射治療: 碘-131 (I-131)治療

輻射線來源

自然背景輻射
  • 各地差異很大:全球平均:240 mRem/年;台灣:200 mRem/年;美國:300 mRem/年;印度(Kerala):1300 mRem/年
  • 宇宙射線:紐約 - 巴黎空中往返一趟:3 mRem
  • 地殼輻射物:美國國會花崗岩:20 mRem/工作年
  • 體內輻射物:鉀 - 40:15-27 mRem/年
  • 氡 - 222:肺部
       1毫侖目(mRem)  = 10微西弗(μSv)


 人為輻射
  • 使用石油、吸煙、建築物、電子器材、醫療等所造成

輻射曝露劑量法規
  • 一般民眾:除醫療外的人為輻射,一年不得超過 100 mRem = 1 mSv = 1毫西弗
  • 懷孕婦女:自認定受孕起至胎兒出生,不得超過 100 mRem = 1 mSv = 1毫西弗
  • 職業曝露劑量:一年內不得超過 5000 mRem = 50 mSv = 50毫西弗

碘 - 131 (I-131) 治療
 一種很安全的治療方式,其使用已超過30年。
  • I-131 治療:甲狀腺疾病
              Hyperthyroidism
              Thyroid cancer
                   •< 30 mCi
                   •> 30 mCi: 住院治療

I-131 治療甲狀腺癌:

早期併發症

腮腺炎
  • 10 %,腮腺腫、痛,苦味感,口乾
  • 多發生在 I-131 治療三天內
  • I-131 治療初 2-3 天內多喝水

疲憊、頭痛、噁心感
  • 多在12小時內,極少超過24小時

轉移病灶處疼痛、出血
  • 痛:尤易於骨轉移處

甲狀腺風暴 (Thyroid storm)
  • 甲狀腺癌轉移區域極大
  • 很少發生

聲帶麻痺、氣道阻塞
  • 局部嚴重侵犯:水腫、出血
  • 很少發生,可能需氣切

骨髓抑制
  • I-131治療一個月內可能發生
  • 通常為短期、暫時性

晚期併發症

肺纖維化
  • 瀰散性肺轉移
  • 大劑量I-131治療所致

白血病
  • 發生率: 2 %
  • I-131 治療累積劑量

不孕、先天畸形
  • 懷孕者絕不可以接受I-131治療
  • 治療後六個月內不可懷孕
  • 研究:小於二十歲患者,劑量 196-691 mCi,未發現有特別造成不孕、流產、先天畸形

I - 131病人治療

  • I-131 治療劑量超過 30 mCi ,必須住院,以免造成週遭人的輻射線曝露傷害
  • 出院:病人體內 I-131 少於 30 mCi 或當距離一公尺時每小時輻射線曝露劑量低於 5 mRem
  • 醫護人員、親屬照顧、探視時間限制

處理輻射病人污染物

尿液:
大部份 I-131 由此排出
馬桶多沖幾次

唾液:
食用器皿、牙刷
嘔吐物

汗液:
多洗澡、洗手


大劑量原子碘住院治療注意事項

  • 孕婦絕對不可接受此治療。
  • 因排出之尿液, 糞便內含有輻射性物質, 故服藥八天內, 每次大小便後馬桶須沖水三次以上.  男性患者解小便時請坐於馬桶上解尿。
  • 服原子碘三小時以上才可吃東西, 以利原子碘的吸收。
  • 服原子碘後請儘量多喝水,常解尿;並請常洗手。
  • 女性病患於服用原子碘治療後, 半年內不可懷孕; 男性病患於服用原子碘治療後, 半年內不可使配偶懷孕。
  • 女性病患於服用原子碘治療後, 若有餵乳者, 三個月內不可餵乳。
  • 甲狀腺素藥物於原子碘服用後一天以上才再服用。 其他藥物則可照一般方式服用, 但須延至原子碘服用後四小時才服用。

輻射自救: 吃碘片、戴口罩、撐傘、多喝水、多吃紫菜 ...... 走為上著

輻射自救

日本地震引發核能輻射外洩,要怎麼樣避免受的輻射污染呢?毒物科醫師指出,假若輻射量較低時,外出一定要戴口罩、撐傘,還有多喝水、多吃含碘的紫菜,萬一輻射量很高,一定得待在家裡門窗還要緊閉,而且要先吃碘片,避免人體吸收碘131輻射。

吸收這些放射碘元素,它會跑到我們甲狀腺,去傷害我們甲狀腺,造成以後甲狀腺癌症,風險增高。

若要是輻射量很高,記得千萬不要出門,門窗緊閉,也不要開空調循環,還要先吃碘片,因為就能避免人體吸收碘131的輻射。因為吃碘片的話,你正常的碘過量了,甲狀腺就不會吸收到輻射的碘,所以就不會受到傷害。

碘是一種鹵族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I,它的原子序數是53。它是人體必需的元素,人體大部分的碘集中在甲狀腺(thyroid)內用以製造甲狀腺激素(thyroxine)以調控細胞代謝、神經性肌肉組織發展與成長(特別是在出生胎兒的腦部)。

人體所需的碘大部分來自飲食,諸如:海苔、海帶、龍蝦、貝類、綠色蔬菜、蛋類、乳類、穀類等,其中以海帶、海藻等食物含碘量最為豐富。

碘片」是一種藥劑,含有平時一般人不需要的,相當高單位的碘。

一九八六年蘇聯發生車諾比核電廠爆炸輻射外洩事件,災後研究發現,很多人受到傷害的部位是甲狀腺,及時服用碘片可讓甲狀腺充滿碘,不讓放射性物質進入。

毒物科醫師林杰樑:「因為吃碘片的話,你正常的碘過量了,甲狀腺就不會吸收到輻射的碘,所以就不會受到傷害。」

因此讓我們這樣定義碘片:核子事故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適時服用一定劑量,可防止外釋放射性碘積存於人體甲狀腺部位,以避免或減少甲狀腺癌發生之碘化鉀藥劑。

但碘片也不是萬能仙丹,碘片對於核子事故發生時所釋放之其他放射性物質並無保護作用。所以最好的方法仍然是跑得遠遠的,遠離是非之地。

原能會輻射防護處長李若燦表示,一般背景輻射範圍是0.2微西弗/時以下,每個民眾一年接受的劑量是1個毫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但世界上也有好幾個地區是高背景輻射,高達每年好幾十個毫西弗,但這是每一年慢慢接受低劑量的輻射,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全球平均的背景劑量為每年每人2.4毫西弗,有些地區明顯的高於平均值,這些地區包括伊朗的拉姆薩爾、巴西的瓜拉巴里、印度的喀拉拉邦、澳洲北部的夫林德嶺、和中國廣東的陽江。在拉姆薩爾曾經紀錄到的年峰值劑量是260毫西弗。)

李若燦補充,如果是緊急的狀況,也就是要接受到5、6個西弗(1個西弗=1000毫西弗=1000000微西弗),因此,民眾一次接受到5、6千倍的天然背景輻射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什麼時候將領到有關單位(原能會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或……)下令發放的碘片 — 緊急意外事故發生時,預估受暴露人員四天內可能接受25侖目 / 25萬微西弗(1侖目=10毫西弗=10000微西弗)以上輻射劑量;或該地區有高濃度之放射性碘時,即可建議服用碘化鉀藥劑。

■儘可能在事故發生早期服用含有碘化鉀1錠(130亳克)的碘片,孕婦及3至12歲兒童每日半錠(65亳克),未滿3歲兒童每日四分之一錠。
■應於飯後30鐘內服用,每次服用儘可能間隔24小時。
■連續服用藥錠三至七天。
■不得持續服用十天以上;又每人服用之總劑量不得超過1000亳克 / 1克。
■碘過敏者不可服用碘片。(那要怎麼辦?)


藥師沈采穎:「吃碘片過量的話,會造成睡眠障礙,呼吸短促,心跳加速。」— 這只是碘中毒的某幾個症狀,更多碘中毒的相關資料請自行蒐尋。

所幸除了體質特殊者,大多數人即使有不良反應,通常在停藥後自然會逐漸消失;即便是症狀較嚴重,趕快找醫生求救往往也還來得及 — 不過 / 反正 / 然而 / 就是不管怎麼說,藥不要亂吃。



(新浪港聞)2011-03-15

服用碘片注意事項

日本政府已計劃向核電站附近居民發放防止碘131輻射的藥物,碘片。但盲目服用碘片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服用碘片注意事項:
雖然碘對輻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是大家且不可盲目服用碘片,碘攝入過多會導致碘性甲狀腺腫大,導致不良後果,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科學合理地服用。

核電運行中,産生放射性物質碘131﹐它是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甲狀腺吸收後造成損傷。預先服用含有穩定碘同位素的藥片,可以阻斷人體甲狀腺對放 射性碘-131的吸收。由於碘不易在甲狀腺中積聚,短時間內就能排出體外,從而減少碘-131對人體的放射性危害。服用量是按成人在最初24小時服用一片 (相當於100毫克碘當量),一天後服用半片,具體服用時間及方法必須發放人員指導,不可自己盲目服用。


(經濟日報)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06:00

【經濟日報專訊】日本    福島核洩危機告急,本港專家解構,若日本當局「搶救」失敗讓爐心熔掉,可能重演美國    三哩島核洩大災難,未來數天冀天公造美不要下雨,否則雨點打落人身上,增加輻射    致癌危機。赴東京    港人如很擔心,可預防性服用碘片,一旦當地下雨,應盡量留室內。

2011年3月13日星期日

[全球大地震一覽] 2008.5.12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 - 2011.3.11日本宫城縣仙台大地震 - 2011.12.11全球多處同時地震

【資料搜集】Kent
【原文網址】http://iikent.blogspot.com/2011/03/2008512-2011311.html

-=-=-=-=-=-=-=-=-=-=-=-=-=-=-=-=-=-=-=-
震級:7.0-7.9  人感:如氫彈爆炸般的威力,震央附近大範圍地區受影響 
                      全球發生比率:每年約18次


震級:8.0-8.9  人感:可摧毀震央數百里外建築物 
                      全球發生比率:每年約1次
-=-=-=-=-=-=-=-=-=-=-=-=-=-=-=-=-=-=-=-

全球活躍地震帶:



2008.05.12 四川汶川 8.0級


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踪。




2008.10.05 新疆烏恰 6.8級
2008.11.10 青海海西 6.3級
2009.01.04 印尼 7.7級
2009.06.30 四川綿竹 5.6級
2009.06.30 四川什邡 5.0級
2009.07.09 雲南姚安 6.0級
2009.07.10 雲南祥雲 5.2級
2009.07.14 台灣花蓮 6.7級
2009.07.15 新西蘭                    7.8級
2009.07.16 台灣花蓮 5.2級
2009.07.24 西藏尼瑪 5.6級
2009.08.28 青海海西 6.4級
2009.08.31 青海海西 5.9級
2009.09.02 印尼爪哇 7.3級
2009.09.19 陝西寧強 5.1級
2009.09.30 薩摩亞群島 8.0級
2009.09.30 印尼蘇門答臘 7.9級


2009年9月30日當地時間下午,印尼蘇門答臘島發生裡氏7.9級地震。 最終死亡人數將很可能超過5000。最終死亡人數將很可能超過5000




2009.10.08 瓦努阿圖 7.7級
2009.11.02 雲南賓川 5.0級
2009.11.05 青海海西 5.1級
2009.11.05 台灣南投 5.9級
2009.11.08 西藏昂仁 5.6級
2009.11.09 斐濟群島 7.0級
2009.11.28 四川什邡 5.0級
2009.12.14 新疆哈密 5.1級
2009.12.19 台灣花蓮 6.7級
2010.01.04 所羅門群島 7.2級
2010.01.13 海地地區 7.3級


2010年1月12日,當地時間16時53分(北京時間13日5時53分),海地首都太子港發生7.3級地震,造成十餘萬人死亡 




2010.01.24 山西運城 4.8級
2010.01.31 四川重慶 5.0級
2010.02.25 雲南楚雄 5.1級
2010.02.27 琉球群島 7.2級
2010.02.27 智利 8.8級


2010年2月27日北京時間14時3​​4分,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發生8.8級地震,造成799人死亡




2010.03.04 台灣高雄 6.7級
2010.03.11 智利 7.2級
2010.03.24 西藏 5.5級
2010.03.24 西藏 5.7級
2010.04.04 山西大同 4.5級
2010.04.05 墨西哥 7.1級
2010.04.07 蘇門答臘 7.8級
2010.04.11 所羅門群島            7.0級
2010.04.14 青海玉樹 6.3級
2010.04.14 青海玉樹 7.1級


2010年4月14日晨發生兩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震中位於縣城附近。 玉樹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玉樹地震造成2220人遇難,失踪70人。




2010.04.17 西藏聶榮 5.2級
2010.05.09 蘇門答臘 7.4級
2010.05.25 四川成都 5.0級
2010.05.28 瓦努阿圖 7.0級
2010.05.29 青海玉樹 5.7級
2010.06.03 青海玉樹 5.3級
2010.06.10 新疆烏恰 5.1級
2010.06.13 尼科巴群島 7.6級
2010.06.15 台灣花蓮 5.5級
2010.06.16 印度尼西亞 7.0級
2010.06.26 所羅門群島 7.0級
2010.07.09 台灣宜蘭 5.0級
2010.07.18 新不列顛 7.0級
2010.07.18 新不列顛 7.2級
2010.07.24 棉蘭老島 7.1級
2010.07.24 棉蘭老島 7.2級
2010.08.10 瓦努阿圖 7.4級
2010.08.12 厄瓜多爾 7.1級
2010.08.14 馬裡亞納群島 7.0級
2010.09.04 新西蘭 7.2級
2010.09.07 中、塔、吉交界 5.6級
2010.10.22 加利福尼亞灣 7.0級
2010.10.25 蘇門答臘西南 7.3級
2010.11.06 新疆 5.0級
2010.11.21 台灣花蓮 5.6級
2010.11.30 西藏當雄 5.2級
2010.12.22 小笠原群島 7.4級
2010.12.25 瓦努阿圖 7.6級
2010.12.30 西藏尼瑪 5.0級
2011.01.01 阿根廷 7.1級
2011.01.01 新疆烏恰 5.1級
2011.01.03 智利中部 7.1級
2011.01.08 吉林琿春 5.6級
2011.01.14 洛亞爾提群島 7.2級
2011.01.19 巴基斯坦 7.1級
-------------------------------
2011.02.22  新西蘭基督城        6.3級


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時51分,新西蘭第二大城市克萊斯特徹奇發生里氏6.3級強烈地震,至今已有超過200人遇難。




[前兆]
2月22日基督城發生地震前一天,有百多條巨型的鯨魚被發現集體擱淺在紐西蘭南端Stewart Island的Cavalier Creek。













2011.03.09 日本本州東海岸 7.3級
2011.03.10 雲南盈江 5.8級
-------------------------------
2011.03.11 日本本州東海岸 8.9級


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東北部海岸發生8.9級地震。 地震引發10高海嘯。地震引發10高海嘯。 日本廣播公司宣佈,地震已造成大量傷亡。日本廣播公司宣佈,地震已造成大量傷亡。




[前兆]
3月4日的半夜,52條2至3米長的小型鯨魚在茨城縣鹿嵨市下津海岸擱淺。5日的早上,當地居民合力拯救,可惜最終半數已歿。















2011.01.19 巴基斯坦 7.1級

2011.03.24 緬甸 7.2級
                   緬甸靠近泰國和寮國交界處,也就是毒品生產基地「金山角」地區發生7.2級地震,75人死亡
2011.09.18 印度 6.8級
                   印度北部發生6.8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波及周邊國家,至少110人死亡;

-------------------------------
一日全球4處地震報導
2011.12.11 墨西哥西南部的格雷羅州 6.7級
2011.12.11 南大西洋南桑維奇群島地區 6.2級
2011.12.11 日本西南部的鹿兒島 5.8級
2011.12.11 新疆新源縣、鞏留縣交界處 2.9級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