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果蠅研究大事記


果蠅有1萬多條基因,其數目是人類的約三分之一,但由於控制果蠅發育的基因與人類的相似,科學家十分重視對它的研究。 作為模式生物,小小的果蠅,成為科學家揭示生命奧秘的途徑之一。 近年來,科學家在果蠅研究中屢獲進展:

2000年3月,美國科學家發現果蠅也打瞌睡。 美國加州圣迭戈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果蠅的睡眠與人卻有著相似的機制。 如果讓果蠅很晚入睡的話,它接下來一定要把睡眠補足。

2000年3月23日,美國塞勒拉基因組學公司的科學家宣布繪製出果蠅的完整基因圖。 果蠅基因圖是人類當時繪製出的最複雜的生物完整基因圖。 科學家發現果蠅具有大量與人類相同的基因,其中包括一個關鍵的癌症基因和一組與衰老相關的基因。

2000年3月25日,美科學家利用果蠅研究帕金森氏症。 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科學家利用轉基因手段使果蠅也患上帕金森氏症,從而為研究攻克這種頑症的療法提供了新途徑。 科學家說,雖然果蠅看上去和人大相徑庭,但是具體到單個的神經細胞上,卻和人如出一轍。

2000年7月2日,美科學家利用果蠅研究瘧疾獲新進展。 美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地將果蠅變為瘧原蟲攜帶者並通過果蠅將瘧疾傳染給雞。 這一成果據認為有助於研製對付瘧疾的新藥物和新疫苗。

2000年10月23日,科學家發現物種進化速度快於原先估計。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員伊吉及其同事通過觀察發現,一種雄性果蠅在9代之內就改變了吸引雌性果蠅的化學信號,這種化學信號的變化使雄性果蠅提高了交配的選擇性,也使雄性果蠅能夠更精確地與同類交配。

2000年12月,美專家發現果蠅長壽基因。 美國科學家發現一種使果蠅延壽的突變基因,這種基因使果蠅平均壽命從37天延長到60天,有些甚至活了110天。

2001年5月,德國科學家研究“基因開關”。 科學家利用觀察果蠅獲得的啟示,發明了一種新的方法“RNA干擾法”。 用這種方法,科學家們已能在相當短的時間里關閉果蠅的幾乎任意一個或多個基因,在人體細胞培養試驗中也成功地關閉了個別基因。

2001年6月26日,國內第一個用模式生物大規模開展遺傳學研究的發育生物學基地,即復旦大學發育生物學基地正式成立。 基地成立後,選用小鼠、果蠅、線蟲等模式生物,大規模地開展人類疾病及發育相關基因的功能研究。

2001年7月,日本科學家發現人體“短命基因”,為開發長壽藥提供了可能性。 “短命基因”最早是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1998年在果蠅細胞內發現的。 他們的研究結果還證明,抑制這種基因發揮功能,就可增強果蠅忍耐飢餓、高溫及有害物質等的能力,延長其壽命。


研究果蠅有關的諾貝爾獎


1.1933年,摩爾根從果蠅白眼突變染色體的基因之謎,獲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2.1946年,摩爾根的學生米勒,證明了X射線能使果蠅的突變率提高150倍,同時,輻射也會引起染色體畸變,獲諾貝爾獎和“果蠅的突變大師”稱號。

3.1995年,美國生物學家劉易斯和發育遺傳學家維紹斯以及德國發育遺傳學家尼斯萊因、福爾哈德一起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他們發現了果蠅中的特定基因,並且表明了果蠅基因在染色體上與人類的相似之處。

4.2004年,美國科學家理查德·阿克​​塞爾和琳達·巴克發現了果蠅在嗅覺功能上有個特定的大腦區域,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